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7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一季度新增信托貸款增加7349億元,同比多增5756億元,增幅高達361.33%。
業內人士稱,由于銀行MPA考核在即,在信貸受限的情況下,實體經濟強烈的融資需求可能轉向信托貸款。
MPA考核或成主要推手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7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報告顯示,初步統計,2017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9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268億元。
在此次報告中,有一組數據尤為吸引眼球:一季度信托貸款增加7349億元,同比多增5756億元。由于社會融資規模的統計是指實體經濟(境內非金融企業和住戶)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按此計算,一季度投向實體經濟的新增信托貸款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61.33%。
而從結構上看,一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65%,同比降低4.6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占比1.1%,同比提高4.5個百分點;委托貸款占比9.2%,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信托貸款占比10.6%,同比提高8.2個百分點。雖然信托貸款的體量尚無法與銀行貸款相比,但也已在社會融資中起到重要作用。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新增信托貸款大幅增長、新增銀行貸款不升反降,或許與銀行業首次MPA正式考核有關。
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自2016年推出,共計7個方面,14大指標。考核結果分為A、B、C三檔,A檔的要求十分嚴格,需7個方面均達到90分以上;資本和杠桿情況和定價行為具有一票否決權,或其他5個方面中有任意兩項不達標(達標線60分),就會落入C檔。目前,央行已公開的明確的C檔約束懲罰措施包括:調低的法定準備金率優惠,幅度在10%-30%之間;懲罰性SLF利率,加100bp。對其他業務準入和債券發行資質等是否有后續措施,目前尚未明確。
而由于今年的MPA考核中,表外理財將被納入廣義信貸進行測算。銀監會更是政策連發,要求專項治理“監管套利、杠桿套利、空轉套利”等諸多脫離本源的套利行為,壓縮同業套利鏈條,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在監管趨嚴、考核在即的情況下,銀行騰挪表內外資產更為困難。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不免流入非標融資。
除上述原因外,華融信托研究員袁吉偉表示,由于目前融資需求上升,債券融資難度增大,導致信托融資需求增大,推動了新增信托貸款回升。
新增信托貸款增量明顯
近年來,隨著信托資產總量的不斷上漲,信托貸款存量亦隨之水漲船高。去年四季度以來,信托貸款增幅出現明顯增長。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四季度末,信托貸款已達61727.85億元,較上季度增長6%,而此前信托貸款季度增幅一直維持在2%-3%之間。
根據用益信托在線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1月份-3月份成立的集合資金信托投向貸款項目的數額分別為190.17億元、133.71億元、271.54億元,而去年同期數據分別為262.73億元、140.1億元、161.13億元。從一季度數據上來看,集合資金信托貸款增量并不明顯,但就3月份數據來看,3月份成立的集合資金信托貸款環比增長103.08%,同比增長68.52%,增長幅度相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