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銀行理財規模擴張速度進一步減緩,環比增速降至2.92%,增速較上季度下滑1.55個百分點。但是4月以來密集推出的監管和檢查行動,則直接影響到了既存業務。
據wind統計,4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10038只,相比于3月份的11823減少了15%。發行規模排名的前十家銀行里,只有民生銀行4月份的發行量比3月份有所增加,從260只增加到353只,其余九家銀行發行量全部在減少,降幅多在10%以上,其中農業銀行下降48%。
業內對這種理財發行規模大幅下降的情形并不意外。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對記者表示,4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的縮減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隨著季末考核的結束,銀行對于資金的需求程度有所減緩。另一個原因是,自3月末開始的監管升級使得同業理財新增規模大幅收縮。
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表示,未來銀行理財的發展重心將轉向個人理財業務。該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性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同業理財分別下降10.95%、9.26%和1.86%;與此同時,其個人理財余額則分別增長14.11%、20.99%和50.71%。
某銀行資管部負責人也對記者稱,目前來看,個人理財市場發展勢頭很好,因為資本市場形勢不好、房地產投資受到嚴格限制,所以很多個人投資者開始轉向理財市場。“零售比拼的是客戶基礎和渠道方面的優勢,中小機構同業占比高,零售系統較弱,大銀行體系全面,優勢會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