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因資管新規要求,保本和短期理財等基金在到期之后需進行清盤,而分級基金則需在規定的過渡期內完成轉型或清盤。
截至目前,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還有647只(份額合并計算),也將成為接下來清盤基金的“主力軍”。業內人士分析稱,過去兩年,基金公司為了沖規模,大部分新基金都會尋求機構資金來使數據變得好看。但因為流動性新規限制,機構力保迷你基金的機會很難出現,導致基金清盤逐漸成為業內常態。
7、超七成QDII基金年內虧損
今年國內外市場整體表現可謂跌宕起伏,前三季度領跑市場的QDII基金卻在四季度“掉鏈子”。其中,短期下跌最為明顯的當屬主投美股市場的原油類QDII,主要原因在于市場短期對國際原油產量過剩的擔憂令國際油價震蕩下跌。
整體來看,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可統計的234只QDII基金單位凈值在四季度遭遇大幅回調,年內超七成出現虧損,平均漲幅為-6.54%。而就在今年前9個月,QDII基金的平均漲幅曾達到3.04%。目前,在基金業績前十名榜單中,未出現1只QDII基金,第二名至第十名分別被混合型、債券型基金占領。高開低走的QDII基金已將年底爭奪業績名次的機會拱手相讓。
記者注意到,年內還保持正收益的QDII基金大多數為被動指數型,跟蹤標的有納斯達克100指數和標普500指數等。
年底美股市場再度出現震蕩下跌,其中,道瓊斯和標普500指數年內跌幅均接近5%。中金公司表示,基本面的實際情況可能沒有目前市場所預計的情況那么悲觀。安信國際認為,美股或能迎來反彈,有利于改善投資情緒。
8、八家個人系公募獲批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公司獲批再提速。隨著11月21日博遠基金的正式獲批,年內已有12家基金公司獲批。在今年新獲批的基金公司中,個人系成為主流。具體來看,有8家公司屬于個人系,有3家屬于券商系,有1家屬于私轉公。
今年新成立的個人系公募風格特色鮮明,部分還擁有明星基金經理。比如,睿遠基金的陳光明,博遠基金的鐘鳴遠,中庚基金的丘棟榮等。
截至目前,行業已成立16家個人系公募,分別是泓德基金、匯安基金、鵬揚基金、東方阿爾法基金、恒越基金、合煦智遠基金、博道基金、凱石基金、同泰基金、明亞基金、惠升基金、中庚基金、蜂巢基金、淳厚基金、睿遠基金、博遠基金。該數量已經超過私募系和保險系公募的總和。
但目前個人系公募規模還普遍處于中等偏小水平。比如,其中規模最大的鵬揚基金,三季度總規模為249.2億元,且大部分資產規模來自固收類產品。業內人士認為,個人系公募更能發揮股權激勵的作用,吸引更多投研人才的加入。同時,大多數個人系公募的法人或總經理行業背景深厚,憑借此前名氣能夠更快被市場所熟知。
9、九只養老目標基金成立
作為養老保障體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工具,養老目標基金備受各界關注。而養老目標基金也不負眾望,自今年獲批到發行再到首只基金成立,僅僅間隔半年時間。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首批獲批的14只養老目標基金中,已有9只成立,還有5只處于發行或籌備階段。已成立的養老目標基金總規模合計近30億元,有效認購戶數合計逾50萬戶。規模方面,富國鑫旺穩健養老以8.83億元排在第一;戶數方面,鵬華養老2035以11.19萬戶排在第一。
按照監管層要求,首批獲批的養老目標基金需采用FOF(基金中基金)形式管理,最短封閉期為1年,最長封閉期為5年,其投資策略主要分為目標日期和目標風險兩大類,從基金名稱中便可看出區別。
多家公募表示,養老目標基金致力于幫助投資者解決養老難題,它可以有效帶來增量資金,部分解決非專業人士盲目買股票的問題。對收益與風險的平衡有別于其他資產,更加強調本金的安全。據知情人士透露,第二批獲批的養老目標基金共有12只,來自9家基金公司,將接棒首批產品繼續發行。
10、ETF份額增長超過去十年總和
在年內市場震蕩下跌和估值較低等因素的助推下,ETF(以下均為權益類)火了一年。即便今年基金頻現清盤和發行失敗,ETF份額卻實現爆發性增長,成為年內“網紅基”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市場上存續的138只ETF年內份額合計增長788.44億份,而過去十年ETF份額總增長為684.14億份。對比可看出,今年ETF份額增長異常兇猛,已經超出過去十年總和逾100億份。
具體來看,今年ETF份額的大幅增長主要來自華夏上證50ETF、華安創業板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南方中證50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這5只ETF。其中,跟蹤創業板指數的ETF受到資金大力追捧。截至12月19日,華安創業板50ETF和易方達創業板ETF年內份額分別增長195.52億份和112.8億份。
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流入ETF的前幾大席位資金主要來自保險、券商等機構。截至12月19日,中證500市盈率為18倍(歷史平均值為42倍),滬深300市盈率為11倍,均處于相對戰略性底部區間,市場出現了中長期布局的投資價值。
業內人士認為,年內權益類ETF份額的大增,意味著被動指數型投資方式在A股市場越來越受歡迎。同時,也表明當前A股市場越來越受到穩健的中長線投資者的認可,機構資金、北上資金正在利用優質ETF抄底市場。
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