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今年以來,在“去杠桿、防風險”的監管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將發展重心放在了量化產品。截至7月13日,今年以來新成立量化基金84只,多家基金公司正在部署、籌劃發行。
隨著FOF、養老基金等大量長線機構資金進入市場,量化基金的價值正在逐步被認可。加上近年來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的輔助,量化基金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量化基金突破千億規模
數據統計顯示,全市場353只(各類份額分開計算)量化基金總規模達到1070.11億元。其中,主動型量化基金數量最多、規模最大,222只基金規模達到644.68億元;指數型量化基金、量化對沖基金數量較少,分別為93只、24只,基金規模分別為361.58億元、31.26億元;其他量化基金有14只,規模為32.59億元。
實際上,量化基金2003年就已進入中國市場,不過發展比較緩慢,直至2010年股指期貨上市,A股市場正式迎來對沖時代,量化對沖產品逐步興起,量化基金被市場認識。尤其是2013年以后,公募基金加大了對量化基金的投入,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公募量化基金快步突破千億規模。數據顯示,2013年以前,量化基金每年的新增產品數量僅為個位數;2013年以來新成立了326只量化基金,也就是說90%以上的量化基金是在過去5年中成立的:2013年至2017年,每年新成立的量化基金數量分別為14只、10只、40只、64只和114只。
15年來,量化基金贏得了發展空間,但橫向比較,量化基金在公募基金產品中的占比仍然較小。鵬揚基金量化投資總監江少坤表示,量化基金1000多億的總規模還不到公募基金13萬億總規模的1%。國內量化投資市場依然處于早期,未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在“去杠桿、防風險”的監管精神指導下,基金公司將量化基金作為重點產品。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今年以來新成立的量化基金達到84只。同時,據最新的基金審批公示表,建信基金、農銀匯理基金、安信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正在積極部署,計劃發行量化基金。
除了可以實現穩定長期的投資收益以外,在信達澳銀基金投資總監王詠輝看來,基金公司發力量化投資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從公司角度看,量化基金投入產出高,一個量化投資團隊可以管理9~10個產品;二是從產品來看,量化基金持股分散,即使產品踩雷,對基金凈值的影響也不大。“今年債券違約比較多,一旦出現違約,公司股票投資也會受到影響。”
多方面力促
量化投資發展
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基金公司在產品部署、人員擴充、技術支持、制度安排等多個方面向量化投資傾斜。
“未來機構投資者會對量化投資、指數被動投資有比較大的需求。”浦銀安盛金融工程部總監陳士俊明確表示,該公司正在布局量化產品線,年初推出了浦銀安盛港股通量化優選基金,目前正在發行浦銀安盛量化多策略。
江少坤告訴記者,鵬揚基金已經制定了完整的量化投資產品發展計劃,逐步推進。公募方面,計劃推出的4只產品分別為跟蹤滬深300的主動管理股票型基金、跟蹤中證500的指數型基金、全市場選股的主動量化基金,以及以量化大類資產配置為基礎的公募FOF;同時,該公司還將在專戶推出一系列追求絕對收益的量化策略。
泓德泓益量化混合基金經理蘇昌景介紹,該公司未來會更加側重主動量化基金,追求相對業績比較基準的穩定超額收益,打造高信息比率的量化基金產品線。
接受采訪的基金公司人士都提到,優秀的量化投資人才是發展量化基金的關鍵。公募基金紛紛啟動團隊組建工作。量化投資人才,成為今年很多基金公司爭搶的對象。
據了解,泓德基金去年就把量化投資的投研人員獨立出來,組建了量化投資部,以便傾注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打造量化產品;鵬揚基金組建了多資產策略部和數量投資部,負責量化基金投資。
隨著科技的進步,基金公司有機會完善技術平臺,強化量化投資的有效性。王詠輝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引入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開發出一套“新量化”的中國A股策略模型。
浦銀安盛基金自主開發了AL-PHAQ量化投研平臺,對量化策略進行回測和跟蹤。陳士俊告訴記者,一些量化策略已經得到實際應用,取得較好的成果。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