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我的企業還在發展初期,前期投資需求大,但我們現在一年的凈利潤不是很多,能貸到款嗎?”6月27日一早,周敏(化名)就來到了位于工銀中心上海世博展覽館h2館,彼時,距離第十二屆上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洽談會暨論壇(下稱“金洽會”)正式開幕還有1天,但相應的參展機構均已到位,周敏想趁早尋找機會。
作為一家科創企業的老板,周敏希望他的項目得到資金支持。然而,對于前期盈利較少、缺少抵押品的周敏來說,想要獲得銀行貸款并不容易。
此次囊括了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期貨、擔保、租賃、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小額貸款、資產管理、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等200多家金融服務機構的上海“金洽會”,將為和周敏企業一樣迫切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提供幫助。
小微企融資難問題仍存
上海“金洽會”現場,金融機構云集,為中小微企業了解最新貸款融資產品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渠道。在記者走訪的兩日中,像周敏這樣前來咨詢的參展觀眾并不在少數。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方面,部分小微企業確實無法提供銀行所認可的抵押物;另一方面,這些中小微企業無法及時獲知市場上最全面的貸款產品,存在著信息不對稱。
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年收入規模500萬元以下的小業主們,沒有專業融資的CFO(首席財務官)或財務總監,甚至連專職會計都沒有,根本不知道有哪些機構可以為他們貸款。此外,一些科創型企業要么技術尖端,要么商業運營模式復雜,傳統信貸人員很難對其開展精準風險評估,其信用價值也不易衡量,因此在融資過程中屢屢碰壁,資金瓶頸凸顯。
如周敏的企業就面臨上述的頑疾:“我們現在能提供的抵押物有限,也缺乏擔保,再加上我們企業目前的開票額也不多,所以很難貸到款。”
在不能如期從銀行獲得融資的情況下,為了企業的持續發展,這些中小微企業往往通過創業者個人、親朋好友、企業職工或者社會融資、民間融資等方式進行非正規融資。這種融資方式雖然資金到位快、融資抵押少、融資周期不定,但融資成本卻遠遠高于銀行融資成本,并且不受國家法律法規保護,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然而,企業在融資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有選擇這種方式才有可能保住企業,艱難生存。
對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面的不足和欠缺,近年來,監管部門和市場機構都在共同發力,努力為其成長發展掃除障礙。在本屆“金洽會”上,記者通過走訪也看到,針對中小微企業發展需求,無論是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興互聯網金融機構都在積極推出各項金融產品和服務方案,切實履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任。
“擔保基金貸”助力科創金融“擔保基金貸”是今年“金恰會”上,記者在走訪過程中聽到頻率最高的詞。現場不少銀行在推薦貸款產品時,都提到了“上海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
如上海銀行推出的投貸保,就重點支持上海市各類“科技小巨人”、“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名單等科創企業,提供“結算+信貸支持+政策性貸款擔保+投貸聯動”綜合性金融服務。
“這些擔保基金都是政府的項目,是公益性的,價格不會定得太高,你可以看看。”一位上海銀行的客戶經理向記者推薦道。
據了解,“上海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資金來源于市區兩級財政和部分商業銀行,基金首期籌集資金50億元,主要為處于成長期的科技型、創新型、創業型、吸納就業型、節能環保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四新”和“三農”等領域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性擔保、再擔保等服務。
在該業務中,中小微企業直接向合作銀行提出貸款申請,由合作銀行自主審批后向管理中心推薦,經管理中心審查后與合作銀行簽訂擔保合同,納入管理中心擔保范圍的業務模式。
與此同時,針對上海市中小微企業特點,該基金還推出了三個方面新舉措:一是省去了原擔保平臺的區縣審核環節,并創新推出了“批量擔保”特色業務,對單戶授信額度在300萬元以下、單筆不超過200萬元的企業,由合作銀行推薦,經基金管理中心做形式審核后,即可辦理擔保手續。二是適應加快建設上海科創中心的需要,對“重點支持”類中小微企業,其單戶最高貸款額度可由原擔保平臺的10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三是針對中小微企業貸款“短、小、頻、急”的特點,基金以做“信用保證”擔保業務為主,取消了基金管理中心辦理反擔保措施的環節,不需要企業再提供反擔保。
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已經與39家銀行有過合作。為了突出政策性功能,管理中心實行低于市平均水平的擔保費率,年擔保費率一般為擔保額的0.5%至1.5%。
“現在市場上,擔保公司的擔保費率都在3%左右,但我們重點支持類企業、非重點支持類的擔保費率不超過擔保額的1.5%,批量擔保的擔保額不超過0.5%。”上述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