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印度相關的投資中,華夏全球精選有一筆漂亮的交易記錄。2014年,“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開始進入基金重倉股,持有其市值總計1.6億元左右,到了2014年底進一步加倉到2.1億元,隨后在2015年開始減倉,持倉市值下降到1.1億元,到了2015年中報,“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就從基金重倉股中消失了。這一筆交易獲利不菲,在2014年初到2015年2月,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的股價從5美元左右漲到超過10美元,持續上漲翻倍。
2018年1月底前后,首批出海的基金的業績達到了歷史最高點,華夏全球精選的凈值表現最好,為1.08,南方全球精選為0.95,嘉實海外中國股票為0.958,上投摩根亞太優勢為0.838。
首批出海的基金,十年之后,終于接近回本。
“這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2017年以來港股市場的牛市,恰巧幾只出海基金重倉股集中在港股,在大趨勢中業績略微恢復。”上述深圳公募基金經理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出海是長期趨勢
根據我國的管理體制,出海的投資的基金,必須成為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并向外匯管理局申請額度。
“QDII的機制,是我國金融改革中的過渡措施。前幾年,在資本外流壓力下,管理層暫停了QDII額度的增加,出現了階段性增強資本管制力度的狀況。”萬喆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2015年3月26日之后,QDII額度始終停留在899.93億美元,其中,分配給證券類的額度約為375.5億美元。2018年4月25日,QDII額度上調,新增了83.4億美元的額度,被分配給了24家證券類、保險類、信托類機構。其中,15家基金公司獲得了55.5億美元的額度。
“隨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進一步增加QDII額度必然是大勢所趨,另外,2017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改善,資本流出壓力降低,人民幣匯率走勢穩定,因此,在這時候增加QDII額度,是最合適的時間點。”萬喆說。
“工銀瑞信印度市場基金是被動型產品,投資國外的印度市場基金。”工銀瑞信一位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解釋。
根據其產品介紹,投資范圍包括:相關國家證券市場的普通股、優先股,相關的公募基金(包括ETF),以及債券、存托憑證、銀行票據等,也就是說其可以直接買股票。而其投資組合比例為,80%之上的基金資產要投向基金(包括ETF),當然,主要投資于印度市場相關基金。
目前在美國和香港市場上,印度市場相關基金包括貝萊德印度市場基金(INDA)、智慧樹印度市場基金(EPI)、貝萊德北亞資管公司印度市場基金(2836)等。
其基金經理劉偉琳為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工程博士,2010年加入工銀瑞信,此前曾參與管理工銀瑞信中證傳媒指數分級基金、工銀瑞信中證高鐵產業指數分級基金、工銀瑞信中證京津冀協同發展主題基金等。
印度股市的衡量指標為孟買SENSEX指數。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其在2009年3月觸底反彈,從當時的1萬點左右持續上漲,在2015年中國股災前后達到2.8萬點,此后回調,但在2016年初又開始重新恢復上漲,目前已經上漲到3.6萬點,十年以來上漲超過3倍。
“十年前基金出海的時候,剛好碰到大牛市的頂峰,結果剛好買到最高點,下跌時候凈值隨之深度回調。現在,又是一個大牛市的巔峰,這時候出手時機是否對?美國股市經過多年的大牛市,隨時都有可能下跌,現在出海,隨時可能趕上歐美市場的大熊市,重復當年的故事。”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達了他的憂慮。
不過,在萬喆看來,基金出海、全球化資產配置,必將是長期趨勢,讓資金以正規的方式去境外投資,對金融市場的縱深發展至關重要。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