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自2016年2月啟動,至2018年1月快速下跌,港股牛市行情持續近兩年。尤其是在2017年,恒生指數近乎單邊上揚的走勢,讓利用港股通南下的內地資金賺得盆滿缽滿,也令港股成為內地投資者重要的資產配置對象。正因如此,港股今年以來的重挫和隨后的盤整格外引人注目。同時,備受投資者們關注的是,港股在大幅上漲之后,會否出現下降通道的“拐點”?
參與港股投資的基金經理情緒普遍偏向樂觀。上投摩根國際業務投資總監兼香港精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張淑婉向記者表示,受益于多重利好因素支持,港股正處于一個持續3-5年的長期牛市趨勢中,長期配置價值較高,其中任何階段性的調整都提供了更優的進場時機。
港股目前偏低的估值水平,是張淑婉信心的底氣所在。張淑婉指出,從估值水平來看,港股目前的市盈率回落到十年歷史均值以下,與全球各大主要股市橫向比較,也屬于較低水平,這是港股長期走牛的基礎。根據彭博數據統計,恒生指數2018年預測盈利增速為10%,盈利動能強勁,但這仍然尚未完全反映基本面利好因素,預期后續仍有可能上調盈利預測。
張淑婉的話語中透露出一個信息:盡管恒生指數去年飆漲了近36%,但港股的平均市盈率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這表明去年港股大漲的主要推動因素是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增速上揚,估值提升的貢獻極其有限。而在今年,港股回調后能夠長時間橫盤的重要支撐,也在于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雖然下降,但仍處于盈利能力上升期。
萬家基金海外投資部總監郭成東指出,在2017年港股市場的強勁上漲中,主要貢獻來自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估值提升的貢獻不足三分之一,這表明2017年港股的上漲源自于扎扎實實的基本面提升,并非簡單的資金和市場情緒所推動。而這也是港股市場如今估值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的根本原因。郭成東認為,港股市場上漲處于一種健康、良性的上升通道之中,中長期的前景值得樂觀。
而伴隨內地資金南下的擴張,A股投資的部分理念或逐漸滲透入港股,或許會改變港股市場對低估值的態度。上海某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隨著海外資金和內地南下資金的不斷增加,資金市有可能會推動港股估值上揚,尤其是基本面非常優質的個股,容易得到相對溢價的估值。
郭成東則表示,在與各方的交流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海外資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越來越足。而觀察港股市場則會發現,雖然海外市場渴望投資中國市場,但就目前而言,它們在港股中的配置仍然屬于低配,2018年港股的下調則給了低位增加配置的機會。
掘金結構性行情
雖然對港股三季度走勢偏樂觀,但基金經理們的關注點,依舊在港股的優質個股中。多位基金經理指出,投資港股市場不能采用A股市場的投資思維,基本面才是最重要的投資邏輯,下一階段的方向是重點掘金“結構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