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又一公募大佬奔私!業界良心基金經理、原興業全球(340006)基金總經理楊東在離開公募整整一年后正式奔私,創立上海寧泉資產,“公募派”再迎一位重量級的大佬。
曾兩次在牛市高位提示風險,2007年更是在5000點高位以公開信的形式勸投資者贖回,在資管圈這個“名利場”,楊東的這份情懷尤為可貴,被業界稱為“業界良心”。
2017年是公募基金的牛市和凈值大年,公募派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平均獲得16.6%的收益,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凈值大年往往催生規模大年,同時也會激勵一批有望開創自己事業的公募派基金經理奔私。
據記者統計,年初以來已有銀華基金副總經理封樹標、中銀基金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陳志龍、浙商資管公募基金負責人李冬等多個公募人轉投私募,這或將掀起一輪奔私潮。
1、楊東正式奔私,創立寧泉資產
自2017年1月從興全基金離職后,被基民稱為“業界良心”、原興業全球基金總經理楊東的去向就一直備受市場關注。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在離開公募一年后,楊東2018年初正式奔私,創立上海寧泉資產,繼續專注于二級市場投資。截至目前,楊東已提交了備案申請和資料,但尚未完成備案。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上海寧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今年1月9日正式成立,注冊地址為上海市黃浦區,注冊資本2000萬元,第一大股東名字為楊東,出資1400萬元,占注冊資本70%,另外兩名股東合計持有30%。
公開資料顯示,楊東生于1970年。歷任福建興業證券(601377)公司上海業務部總經理助理,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兼上海業務部副總經理,興業證券證券投資部總經理,興業證券總裁助理、投資總監。在1992年到2001年連續十年間,持續盈利無一年虧損。
創立興全基金后,楊東依舊保持優秀的業績。從興全基金過去九年的盈利情況來看,除去2011、2012和2016年收入和利潤有小幅下滑以外,其他年份興全基金的凈利潤和營收均實現穩定上漲,尤其是2015年大幅上升,未受股災影響。自2008年以來,興全基金的凈利潤從未低于2億元。
過去三年興全基金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算術平均收益率為92.96%;過去五年,興全基金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算術平均收益率達到143.36%,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
2、2018年或再度開啟奔私潮
自2007年第一波“公奔私”大潮后,一批又一批公募基金經理開始投身私募。隨著王亞偉、趙軍、江暉、蔣彤、莫泰山、程義全等一批代表人物的加入,私募行業逐漸被市場關注,恰又趕上近幾年私募基金的高速發展,公募派私募管理的基金規模大幅增加,這些人中不少已經為百億私募的掌舵人。
今年年初以來又開啟一輪奔私潮。2月初,首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策略研究第一名、“專戶大咖”、 銀華基金副總經理封樹標正式奔私引發市場關注。封樹標于今年2月1日完成北京灃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備案登記,注冊資本1,000萬元,截至目前尚未發行產品。
此外,還有中銀基金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陳志龍、浙商資管公募基金負責人李冬等也轉投私募,2月份完成備案登記。現在楊東也加入了私募大軍,公奔私陣營再添一位重量級的大佬。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公募派私募普遍取得不錯業績。據格上研究中心統計,在股票型私募基金中,2017年公募派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平均獲得16.6%的收益,遠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隨著私募行業監管不斷趨嚴,行業逐漸逐漸走向成熟。截至2月底,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已經達到12萬億,已經可以比肩公募,成為資產管理行業一股重要的力量。一些早已在公募取得成績的基金經理,欲開創一番屬于自己事業,奔私成為一條極佳的路。再加上2017年屬于公募基金的凈值大年,凈值大年接下里往往就是規模大年。所以,2018年奔私,或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行業有望再度開啟一輪奔私潮。”深圳一位大型私募負責人告訴記者。
3、勸投資者贖回,“情懷“兩字最可貴
在資管圈這個“名利場”,“情懷”兩字顯得尤為可貴。尤其是公募基金,如果要把這兩個字安放在哪位公募人物的身上,楊東似乎最為合適。
自2002年開始籌建興業基金,楊東在公摹一堅守就達十三年之久,是業界為數不多的從業超過十年的元老;曾兩次在牛市高位提示風險,勸投資者贖回。正是這份情懷,為他贏得了“業界良心”基金經理的稱號。
2007年的A股超級大牛市,楊東以公開信的形式勸基金投資者贖回股票基金,表現出他作為基金人的職業良心,而當年創造的6124高點,至今仍未收復。
2015年上半年,楊東掌舵的興全基金旗下股票類基金在4月份披露的一季度報告中再次表達著對A股市場的擔憂,提醒市場風險。興全社會責任基金在報告中表示:我們對A股市場當前的熱度比較擔憂,對下半年的股市表現較為悲觀。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公司的股價已呈現泡沫,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股票更是泡沫嚴重。
“按照規定,公募股票類基金倉位一般不能低于80%。當基金經理意識到市場有較大風險,一般也難以大幅減倉。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楊東只能力勸投資者贖回,基民贖回后,倉位自然就能降下來,就能減少損失。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更是一種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一位公募人士告訴記者。
此外,楊東掌舵的興全基金始終堅持以業績為導向,不盲目發行新產品。成立十三年以來,業績優異的興全基金累計發行18只公募基金,平均每年發行1.38只。
與公募追求相對收益不同的是,私募一直追求絕對收益,絕對的正收益,所以對公奔私的基金經理而言,挑戰重重。而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和業績導向質量優先原則,無疑更為重要和可貴。想了解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