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公募基金將告別互金?T+0業務關停、電商部不再擴聘!多家接受采訪的公募基金都向記者坦言,當下整個行業的商業模式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過去的規模導向正在逐漸轉變為業績導向,而基金公司們也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來應對新的游戲規則。一場巨變正在悄然萌發。
在某公募基金負責電商業務的李平(化名)最近有些煩惱。自《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發布后,他所在的公司就停止了電商和互金部門的招聘,并且還有繼續收縮的趨勢;他自己的業務方向,也由之前的主推貨幣基金,變成了做存量業務和權益類基金的代銷。
“就像回到了2013年之前,互聯網‘寶寶’們還沒出現時的傳統模式?;饦I以后將再無互金了嗎?”李平對媒體記者提及。
風向已變:公募行業回歸本源
公募基金行業剛剛完成了一年一度的頭等大事,那就是規模業績排名。往年各家公司的總資產規模戰可謂相當激烈,到了年底還不時有利用貨基沖規模的情況發生。不過2017年,這樣的做法顯然行不通了。
按照監管的最新要求,從2017年末開始,公募基金不再公布包括有貨幣市場基金數據在內的規模排名,只公布非貨基的規模排名。
原話是這樣表述的,“為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引導公募基金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更為全面、主動地發揮機構投資者功能,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線,基金評價機構應進一步弱化對公司管理規模的關注,不再公布包含貨幣市場基金規模的排名數據,轉而建立更為科學、全面、合理的基金管理公司評價指標體系,引導投資者及相關方更為理性、客觀的看待規模排名,突出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對于財富增長的重要作用。”
對于上述變化想達到的目的,監管層也在相關業務座談會上表示,主要有兩點:一是,基金管理人應不斷提升以主動投資管理能力為基礎的核心競爭力,根據自身風控能力合理發展貨幣市場基金,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為廣大投資者創造長期良好的收益,為我國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不再通過各類渠道宣傳貨幣市場基金規模排名及收益率。二是,基金管理公司股東應設計更為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逐步弱化規模排名在考核體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