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2017收官在即!公募基金披星戴月 布局新思路!時間進入12月份,公募基金的職員們卻愈發忙碌起來,每年這個時候,都是銷售人員發行沖量沖業績的時候,對于投研人員,一方面需要配合銷售四處走穴宣傳,另一方面則需要關注冠軍排名,為下一年積累人氣和搏殺策略。
隨著行業新政不斷推出,金融嚴監管、金融開放持續推進,公募基金行業未來是否能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發行沖量
“現在還是不好發,雖然外面數據看著好一些了。”華東某規模排名中等偏后的公募基金營銷總監據記者說道。
據他透露,基金公司都要趕在年底沖量,一方面是由于年度業績考核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因為此前取得的基金批文,如果不盡快發出來,會對后續產品申報形成阻礙。據證監會披露,目前在排隊等待批準的基金數量有429只,而2016-2017年每年新成立的基金數量約為1000只。
而今年更多的新增資金是來自互聯網端,也就是各種“理財寶”,銀行等渠道的資金越來越難獲得了。
2017年11月以來,總計有24只股票型基金、110只混合型基金發行,趨勢上看,是環比恢復的狀態。2017年以來的新基金發行數量,一季度發行總份額2863億份,二季度卻降低到1117億份,三季度得以恢復到1454億份。
拉長時間來看,數據似乎也非常亮眼。比如,2007年,整個公募基金的市場規模僅有3.1萬億元,但是到了2017年3季度,公募基金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1.17萬億元,大幅增長了2.6倍,并且還在不斷創出歷史新高,其同比增速為26%,環比2季度增速為10.8%,。
但實際上,真正意義的股票型基金,10年以來不僅是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根據統計數據,10年前,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計規模為2.97萬億元,但是,目前的規模僅為2.84萬億元。
這些年公募基金規模上的突飛猛進,主要是貨幣基金的功勞。2017年3季度,貨幣型基金的凈值,比2季度環比增長了24.06%,但股票型基金的環比增速僅有1.14%,混合型基金是-1.18%,債券型基金更是嚴重萎縮,增速為-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