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11月29日,景順長城基金宣布,對子公司景順長城資管增資1億元。這意味著,繼“史上最嚴監(jiān)管新規(guī)”對基金子公司提出凈資本約束后,實施增資的基金子公司已接近30家。
18個月過渡期結束前增資幾乎成為必然選擇。不過,截至11月末,仍有近40家公司的凈資本尚未達標。一邊是注冊資本金要提高,一邊是業(yè)務方向亟需突破,基金子公司的風口何在?
已有40余家達標
公告顯示,景順長城資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的新增注冊資本 1億元人民幣全部由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已于11月27日完成變更手續(xù)。工商資料顯示,景順長城資管公司由景順長城基金100%控股。
實際上,四季度已有多家基金子公司完成增資。10月24日,博時基金對全資子公司博時資本增資7.5億元,使其注冊資本金從1億元一下子增加到8.5億元。
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基金子公司的增資主要是為了趕在過渡期結束之前滿足新規(guī)的要求?!?nbsp;
2016年11月29日,被稱為“史上最嚴新規(guī)”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guī)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guī)定》正式落地,對基金子公司的凈資本提出了明確的約束。
根據(jù)新規(guī)要求,基金子公司凈資本不得低于1億元、不得低于凈資產的40%、不得低于負債的20%,調整后的凈資本不得低于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
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11月29日,全市場79家基金子公司中,已有39家的注冊資本金達到1億元。加上近日剛剛完成增資的景順長城資管、千石創(chuàng)富資本、金元百利資管,全市場已有42家子公司達到了新規(guī)對凈資本的最低要求。
其中,最“土豪”的還是銀行系基金。截至11月29日,注冊資本最高的基金子公司是工銀瑞信基金旗下的工銀瑞信投資管理公司,其凈資本高達12億元。建信基金旗下的建信資管緊隨其后,注冊資本高達10.5億元。此外,民生加銀基金的子公司民生加銀資管也經歷了大筆增資,注冊資本金從1.25億元提升到6.6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