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發力滬港深基金的趨勢仍在延續,陸續有滬港深基金開啟發行。三季度共計成立三只滬港深基金。根據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目前有超過50只滬港深基金正等待核準。
對四季度港股市場流動性,國富大中華基金經理徐成分析,四季度美聯儲可能繼續加息,并逐步推進“縮表”。歐洲經濟有望延續復蘇步伐。因此,全球再次大規模貨幣放松可能性不大。但是,港股通資金仍值得關注,“南下資金”可能仍將給估值便宜的香港市場帶來支撐。
除“南下資金”熱情不減外,近期外資亦大舉進入港股市場。多位基金經理提及,國慶節假期期間港股的強勁表現。由于港股通暫停交易,在缺少內地資金的支撐下,港股未受影響反而大幅走高。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海外資金對港股市場看好。
根據EPFR最新資金流動數據顯示,在剔除流入內地的資金后,上周流入海外中資股市場資金總量達11億美元左右,創2015年中上一輪牛市以來最高水平。
中金策略分析師認為,海外資金重新大舉流入海外中資股市場且規模達到兩年來最高水平,可能也是推動市場走高直接因素。海外資金流入規模大幅增加的作用不僅限于短期推動市場上漲,而是有更深遠的影響。如海外資金回流具有持續性,那么將成為除內地資金持續南下外的另一新增動力,進而推動港股市場重估行情繼續。
華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軒偉認為,未來數月,港股低估值優勢、內外資持續流入港股將有利于支持港股大盤繼續上行,港股市場在短期盤固后中期趨勢依然積極。同時也要防范可能出現的流動性趨緊風險。
行情或轉入下半場
隨著市場估值提升,港股整體估值水平已超過歷史中樞水平,一些基金經理判斷,港股行情可能將轉入下半場,即由估值擴張和盈利增長共同驅動,轉為以企業盈利為主要驅動力。
萬家基金表示,港股短期盈利疊加估值提升帶來的第一波牛市已得到充分釋放。從短期看,支撐因素的邊際改善正在放緩。美聯儲宣布10月開啟縮表進程,12月加息概率再度攀升,短期可能對市場情緒造成負面影響。從估值角度看,恒指從7-8倍左右的估值底部反彈至中樞偏上位置,短期市場整體波動性將會加強。四季度港股在震蕩中的走勢將有明顯分化,估值和盈利共振帶來系統性上漲可能暫告一段落,轉向結構性牛市。市場有望尋求具備一定向上彈性和安全邊際較高的板塊及行業。
長安基金投資總監陳立秋表示,考慮到港股整體市場估值已略高于歷史中位數,估值雖然仍有進一步抬升空間,但已相對有限。“戴維斯雙擊”行情后,下一階段市場主要推動力將來自上市公司業績提升。對下一階段看好的板塊,從收益風險比角度分析,主要是保險、銀行、醫藥、TMT等。對周期股則需區別看待,一些行業下游需求放緩可能導致后市業績增速趨緩。
以上就是關于港股估值仍具相對優勢 南下資金流入趨勢未改的相關資訊,了解更多基金行情及動態,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