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基金行業的人才流動呈現出愈加頻繁之勢。隨著公募基金市場規模的不斷壯大,各類產品日漸豐富,機構對于投研人才的渴求與日俱增,不時有基金產品披露變更管理人。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820只基金進行了基金經理變更(只計算初始基金),占公募基金規模的18.07%,創下歷史新高。業內人士指出,受市場行情影響,今年上半年基金業績分化嚴重,基金公司普遍承受著巨大的業績壓力,基金經理變動情況也相對增加。
820只基金變更管理人
根據Wind數據,截至9月20日,今年共有2467只基金對基金經理進行了變更,如果計算其中的初始基金并忽略2017年新成立基金,則共有100家基金公司的820只基金變更了基金經理,相當于基金總數的18.07%。從2014年至2016年,這一數字逐年增長,分別為167只、418只和570只;占基金總規模比例分別為8.83%、15.56%和14.92%。可見,隨著基金市場的加速擴容,基金經理的變動情況亦趨于頻繁。
從基金公司來看,基金變更管理人情況相對集中。今年以來,有11家基金公司對旗下20只以上的基金變更了管理人,占比11%;涉及基金289只,占比36%。其中,有兩家基金公司各變更了36只基金的管理人,另有18家基金公司變更了1只基金的基金經理。
統計數據顯示,變更管理人最多的前五種基金分別為,靈活配置型基金(30.72%)、中長期純債型基金(13.81%)、偏股混合型基金(10.82%)、貨幣市場型基金(10.70%)和被動指數型基金(10.32%),基本與市場數量占比排名一致。對比相應基金的市場占比發現,靈活配置型基金、貨幣市場型基金、被動指數型基金變更管理人比例略微偏高,分析人士指出,今年被動指數型基金發行量大增,貨幣市場型基金關注度集中,相關基金經理或因此更受青睞。
從平均年限來看,對于變更管理人的基金,基金經理平均年限逐年下降。今年以來,統計所有變更管理人的基金,基金經理平均年限為2.32年。而在2014年,這一數字還是4.45年;到2015年下降至3.67年;2016年則下滑到了3年。換言之,公募基金基金經理正朝著越換越年輕的方向發展。
Wind數據顯示,基金經理年輕化趨勢越發凸顯。截至9月20日,公募基金行業當前共有1573名基金經理,按照工作年限劃分:1年以內工作經驗的占比達19.39%;工作時間在2年以內的占比39.10%;有三年以內工作經驗的占比超過一半,為61.98%;絕大多數基金經理工作年限在4年以內,占比約71.84%;而工作年限超過4年的僅占28.16%。
公司內部調崗穩業績
一般來說,基金經理變更通常包括:增聘、解聘兩種情況,而解聘意味著至少一名基金經理離任,且有至少一名新基金經理就職。據不完全統計,今年8月以來,共有73只基金變更了管理人,其中增聘28只,解聘25只。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公募基金市場新成立781只基金。有基金公司高管表示,隨著基金數量飛速增長,基金經理管理多只基金的情況越來越多。為減輕基金經理的工作壓力,撫平業績波動,不少基金公司選擇進行內部調崗并增聘人員,以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例如此前即有媒體報道稱,深圳一基金經理因管理產品過多,將其管理的部分基金交接給了同事。
除因公司內部需要進行崗位調動外,也有基金疑似因業績欠佳而變更基金經理。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基金行業競爭不斷加劇,面對部分產品的業績下滑,基金公司很可能寄望換人來扭轉局面。今年7月,深圳一基金公司發布公告解聘旗下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翻閱相關基金的二季報,該基金經理管理的四只基金上半年凈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二季報中還提到,基金管理人未能及時認清市場規律變化,對整個宏觀經濟大環境判斷滯后,二季度未能較多配置大盤優質藍籌,導致業績跑輸市場較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增聘基金經理的28只基金中,有18只今年以來已變更過管理人。有業內人士指出,受離職時間倉促、新履職基金經理磨合不到位、儲備基金經理不足、“一拖多”現象普遍等多種因素影響,基金管理人的變更通常無法一步到位,很可能后期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進行人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