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股價攀至一個高峰,市場質疑聲也隨之而來。多位機構投資者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中報業績來看,受制于終端消費的穩定,主要得益于政策變化而上漲的周期品價格,很難傳導至中游和下游行業之中,周期品價格的進一步上行將會陷入一個復雜的“囚徒困境”博弈之中。而周期股行情,也有可能因此反復震蕩。
漲價傳導鏈條不順
盡管周期股在中報靚麗業績的帶動下,上周再度發起沖鋒,但市場的質疑聲并未消除。在上市公司中報業績披露完畢后,許多投資者驚訝地發現,周期品價格飆漲之后,受制于終端消費需求的不振,中游和下游企業并不能順暢地提高自己的產品價格。如此一來,中游和下游企業只能內部強行消化新增成本,導致產品毛利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以三一重工為例,受今年以來挖掘機等工程機械產品的火爆銷售影響,盡管鋼價飆漲,但市場對行業龍頭三一重工的中報業績預期仍相當高。結果中報出爐后,許多機構大失所望:從上半年整體業績來看,三一重工確實喜報頻頻,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同比都有巨幅增長,但細看二季度,在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4%、環比上升4.84%的背景下,二季度凈利潤環比下降44.5%,毛利率、凈利率也分別較一季度下行5.27、3.74個百分點。
國金證券認為,根據三一重工的統計,鋼材成本占總成本20%,自2016年以來鋼材價格震蕩上升,2017年一季度鋼材價格指數較2016年一季度同比上升28.6%,而公司存貨周轉率較高(過去三年存貨周轉率平均數大于2.5),鋼材價格上升基本同步影響產品毛利率。
事實上,承受著周期品價格上漲壓力的,不僅僅是工程機械行業。以煤炭行業的下游發電企業為例,隨著煤炭價格的飆漲,發電企業的盈利能力顯著下滑。如國電電力半年報顯示,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87.44億元,同比增長1.83%,但凈利潤為16.93億元,同比卻減少54.83%,其他電力上市公司的情況也大致相同。很顯然,煤炭行業賺的“盆滿缽滿”的背后,其實切割的是下游企業的利潤蛋糕。
基金經理分歧明顯
對于周期股的強勢行情,基金經理的看法各有不同。
對于本輪周期股上漲的本質,華商瑞豐混合型基金基金經理張永志認為,今年市場整體行情都表現為對于長期的“故事”全面拋棄,追求增長的確定性,目前更看重短期業績,而周期股的這輪上漲則契合了市場訴求。鋼鐵股業績高速增長,估值水平和市場預期都比較低,所以今年大超市場預期的二季報才引領了這輪周期股的牛市,但是到目前為止,鋼鐵股的估值水平依然比較低,或許反映的還是市場對于周期股長期可持續性的謹慎。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基金經理開始構建周期股上漲的新邏輯,即從業績增長轉變為供給側改革的“概念”持續。換而言之,周期股高唱“獨角戲”的下半場,或將以政策作為炒作主旋律,或者跟隨政策變化而終結。
廣發創新升級基金經理劉格菘認為,從長期看,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政策不是一個短期政策,未來五年,只要供給側改革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政策會一直堅持下去,這意味著周期行業的生態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而只要供給側改革的大方向不變,當前供需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只是上漲速度將由前一階段的快漲型進入到中長期趨勢的慢漲型,在此基礎上,周期行業的成長性不需要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