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今年3月以來,監管層對基金投資者集中度管理要求趨嚴,新設委外定制基金應采用定期開放發起式設立,且不再對個人投資者出售。
對委外定制基金而言,這相當于有了一個具體的規范標準和操作指引。近期,在相關要求引導下,委外定制基金業務無論在募集申請、發行還是成立等環節都明顯提速。
8月機構定制基金
申報數量明顯增多
3月31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新規”),對外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對委外定制基金設立進行了約束和規范。
新規要求,基金管理人新設基金,擬允許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超過基金總份額50%情形的,應采用封閉式運作或定期開放運作且定期開放周期不得低于3個月(貨幣市場基金除外),并采用發起式基金形式。
據證券時報記者粗略統計,截至8月14日,自新規以來,已有30多家公司向證監會遞交了近50只疑似機構定制基金募集申請注冊資料。
從具體月份來看,疑似機構定制基金申請有逐月遞增的趨勢,例如,5月份僅有5只遞交申請,6月和7月份別有9只和11只,到了8月份,僅僅半個月的時間,就有17只。
從具體基金公司來看,紅塔紅土基金、長江證券資管申報的數量最多,為4只,南方基金、平安大華基金均有3只。
另據數據統計,自本周開始發行的19只新基金中,有3只為定期開放發起式基金,分別為南方興利半年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國壽安保安吉純債半年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以及長江樂豐純債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此外,紅塔紅土盛商一年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也正在發行中。
新規實行以來,已有多只定制基金成立。如8月10日成立的富國聚利純債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公告顯示,該基金首發規模為30.1億元,有效認購戶數為2戶,而且不對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中加純債定期開放、中銀豐實定期開放、中銀豐和定期開放以及光大保德信尊盈半年等也均在新規后成立,這些債券型發起式基金有效認購戶數也均為2戶,且不對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
規范運作各顯神通
“3月底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對這類定制產品進行了規范。有了規范,大家就有了操作的指引,業務就可以正常開展。對于行業生態來說,大家在規范內運作,各憑本事,我覺得是件好事。”北京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
一家保險系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隨著大資管時代的到來,委外資金規模只會越來越大,機構定制產品的增多會使得基金產品線更加豐富。不過,隨著機構委托資產增多,基金機構化的趨勢也會進一步強化。
有基金研究人士認為,將委外基金明確定性為機構定制基金后,不僅滿足了大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允許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超過50%,對中小個人投資者的權益也是一種保護,可以避免其因不了解基金屬性而申購不適宜的基金產品。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 :8月以來機構定制型基金申報明顯提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