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捷報頻傳的背后,離不開基金公司研究人員對上市公司的頻繁調研,其中尤以華夏基金“腿腳”最勤。
據《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及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共119個交易日,華夏基金共計調研上市公司235次,是所有基金公司中調研次數最多的,平均每個交易日調研1.97次。值得一提的是,華夏基金在2016年也是調研最勤快的基金公司,全年共調研407家上市公司,累計調研次數達584次,平均每天調研2.4家公司。
對基金公司而言,親自調研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把脈行業,問診個股,才能在眾多上市公司中找到有價值的投資標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49家基金公司累計調研上市公司超過50次。事實上,“腿腳”勤快為投資業績護航,曾經有機構對市場上的機構調研能力進行評估發現,調研能力強的公司一般在投資業績上也有較優表現。
資訊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華夏基金旗下25只基金上半年回報率超過10%,其中,華夏消費升級A、華夏回報A上半年分別取得了19.30%和19.02%的總回報,這2只基金自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分別為25.18%和18.44%。
據了解,華夏基金公司在業內最早提出了“研究創造價值”的投資理念,投研人員近200人,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超過11年。華夏基金內部人士表示,每一位華夏基金研究人員都希望通過宏觀趨勢判斷、策略研究以及實地調研,審視每一個投資標的基本面及投資潛力,力求為投資者提供長期而穩定的投資收益。2012年至2015年,華夏基金旗下基金連續四年盈利總額居于基金行業榜首,也是中國公募基金行業中唯一連續四年折桂的“賺錢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