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17年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華商基金策略研究員張博煒認為,上半年在投資相對超預期的拉動及進出口貿易的明顯改善作用下,經濟延續了去年四季度開始的反彈格局,一季度GDP實現6.9%的增長,二季度預計仍將維持在6.8%左右。房地產 、基建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從三季度開始將逐步走弱,但全年完成6.5%增長的GDP目標已經問題不大。
另據《上海證券報·首席經濟學家季度經濟形勢調查報告》,參與調查的9家銀行和券商等境內外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及宏觀經濟研究團隊也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向好趨勢依然未變。
對于流動性,張博煒認為,預計下半年央行仍維持中性貨幣政策。一方面,近年來商業銀行體系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張過快,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總量流動性不會再出現過度寬松的局面。另一方面,目前全球主要央行均處于貨幣政策由松轉緊的時間窗口,美國已經明確進入加息周期且三季度可能推出縮表計劃,歐洲央行也不斷釋放出退出寬松的信號。
“從10年國債收益率來看,6月以來中美利差已經開始明顯收窄。基于央行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維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也是必要的。目前來看三季度內政策利率仍有上調的可能性,整體判斷今年利率仍將維持易上難下的格局。”張博煒認為。
回顧上半年的行情,“抱團白馬、藍籌取暖”現象不僅存在于A股市場,也是全球權益市場的顯著特征之一,如美股的一些白馬龍頭標的今年以來漲幅居前。在張博煒看來,短期內這些美股標的的上漲勢頭已經明顯減弱,美聯儲也頗為罕見地對美股估值提出警告。作為權益市場的風向標,三季度美股若出現明顯走弱,對A股也將造成一定的壓力。
“另外,考慮到今年宏觀經濟環境相對不錯,推進金融監管面臨較好的時間窗口,未來具體監管行動或將持續有節奏地推進。”張博煒表示,從企業盈利的角度看,一季度A股企業盈利同比明顯改善,考慮到PPI的持續回落對傳統制造業企業盈利的影響以及中小創盈利回歸內生增長對未來業績的一定沖擊,A股整體盈利增速今年或將呈現前高后低的特征,市場風格仍將以結構性行情為主。
對于現階段的投資策略,張博煒表示,A股三季度出現系統性上漲的概率不大,目前仍處于快速下跌后的反彈行情之中,市場估值體系趨于保守。在以存量博弈為主的市場里,市場資源仍將不斷向少數優質企業集中。未來在操作上仍須“輕指數重個股”,三季度估值與成長性相匹配的標的仍將是市場主要的配置方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