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朋友問:
市場上做投資,真的有能長期賺錢的策略嗎?比如說價值投資、比如說買低估值的品種,如果真的是賺錢的,那為什么股市還是“七虧二平一賺”?是不是根本不存在股市長期賺錢的策略。
股票市場是可以提供長期不錯收益的。
首先,市場上是有能長期賺錢的投資者的。
市場上有很多長期賺錢的大師,一抓一大把:巴菲特、芒格、約翰博格、約翰涅夫、鄧普頓、霍華德馬克斯、大衛史文森等等。
這些投資大師,很多都是有幾十年的投資經歷,在投資生涯里持續獲得非常不錯的收益。
除了這些大師,其實很多普通人也從股票市場長期獲取收益。像美國政府也把股票資產作為居民養老資產的重要組成,很多上班族從80年代起定投指數基金來作為養老的一部分,也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我們國家也在探討養老金入市的問題,等養老金入市后,相當于每個投資者也會配置一部分股票資產了。
而且從歷史看,美股平均提供10%左右的年復合收益率。港股從六七十年代到現在,恒生指數包括分紅在內上漲了600多倍,提供了14%左右的年復合收益率。A股也不差,我們平時說的上證綜指,也是從1991年的100點,漲到現在的3000多點。

大多數股票市場,只要背后的國家經濟正常發展,其股市基本都是長期提供正收益的。
A股確實大多數投資者不賺錢。
A股是賺錢的,而且長期收益還不錯。但是又有一個很奇特的地方,A股確實大多數股民不賺錢。
某個投資者創建了一個投資組合,是全部持有現金的組合,成立快3年了,跑贏了60%多的人(前段時間跑贏了接近70%的人)。換句話說,我只要拿著現金什么都不做,就能跑贏大多數投資者。
我們說A股“七虧二平一賺”,還是很有道理的。
為何股市長期收益不錯,但是這些投資者不賺錢呢?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些投資者往往是股市大幅上漲后才高位入市,買的很貴,之后的收益自然非常慘淡。
我們看一下2004-2010年A股新增股票賬戶數。2004-2005年A股那么便宜,但是來開戶投資的人很少。到了2007年A股最火熱的時候,開戶量是之前的幾十倍。這時進入的股民,買在歷史高位,自然絕大多數都會虧錢。
其實這些虧錢的投資者,只要稍微改一下投資方式,就能立馬變成那“一賺”里的。
這個方式也就是巴菲特所說的“定投指數基金”。哪怕是在2007年最高位開始入市、定投指數基金,堅持下來也是盈利的,馬上躋身所有投資者的前10%。
如果掌握一些投資技巧,比如說我們一貫介紹的“定投低估值指數基金”,收益還會更高。
總結
大道至簡,我們掌握了“定投指數基金”這個簡簡單單就能從股市長期賺錢的技巧,就能扭虧為盈。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個簡簡單單的事情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