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2017年行至年中,重倉白馬、藍籌等“漂亮50”的基金機構沾沾自喜。看看上半年收益排名前十的股基的持倉(一季報數據),就可以發現,人家牛的有道理:

數據來源:基金產品一季報
既然已經擦肩而過、高攀不起,那么還要在這一行混的基金機構們怎么辦?
別怕,現在市面上“上架”了新產品——二線白馬。基金機構抱團的新對象出現了!
仔細來看看新的抱團對象應運而生的原因。
首先,雖然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白馬龍頭不看空”的吶喊,但是一線白馬等投資性價比、風險收益比已經不那么實惠了。“很難說白馬行情結束,但是現在跟風去投不劃算”,這成為很多基金機構的共識(當然這里有很多機構也有酸酸的意思).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杰指出,白馬龍頭股短期難言“抱團瓦解”,但從基本面和估值相匹配的角度,下半年建議投資者精選更高“性價比”的板塊。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指出,目前白馬成長已由業績確定性溢價演繹到了透支估值切換行情的階段。在這種時刻切莫將預期收益率調得過高。從歷史來看,基本面趨勢破壞、估值接近歷史高位、籌碼壓力大、流動性大幅收緊、多頭交易擁擠等均可能成為白馬股補跌的催化劑。
其次,市場資金的配置需求存在,市場風險偏好有提升的苗頭,抱團行情有擴展的基礎。
長城證券表示,市場四季度前將繼續弱勢震蕩,存量資金抱團價值板塊及龍頭個股的行情可能會延續甚至擴散,但這種擴散的范圍以及支撐的市場高度有限,更多代表一種結構上的延續。市場的明顯反彈以及大的風格變化需要看到資金利率或風險偏好的方向發生明顯變化時才會出現。屆時成長股或許才會有機會,同時需結合屆時出臺的政策來考量,這種情景的時間點我們認為會在四季度內出現。
第三,則是二線白馬的巨大潛力。“多是細分行業龍頭,不少是被唯大盤的風格錯殺,中報業績又相對值得期待,而持續性較好,補漲動力強大”,有私募機構人士表示。
“高攀不起”一線白馬的基金機構們,在追逐二線白馬的道路上膽大心細。
有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20%的倉位在產品允許的大盤股方面,50%多的持倉在以二線白馬為主的中盤股,另有20%左右的倉位在小盤股,中盤股持倉有進一步提升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