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4月14日以來市場的大幅調整,定增破發現象頻發。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5月15日,今年以來實施的151宗定增方案中,有62宗項目破發,占比41.06%。進一步看,15日的收盤價與增發價相比較,38只個股折價率超過10%,3只個股折價率更是超過30%,分別為:藍色光標(39.80%)、萬潤科技(30.81%)、金固股份(30.31%)。
曾經火爆的定增市場在今年迎來變局。從4月市場調整開始,定增破發案例激增,去年在定增市場上出現井噴的定增公募基金,在今年多半出現了負收益。這也致使多家上市公司定增項目遇冷。不到一年的光景,被市場爭搶的“香餑餑”變成了大家眼中的“雞肋”。
(數據來源:wind)
記者發現,在折價率較高的幾只個股中,不僅是公募基金產品,一些私募股權、信托產品、公募專戶資管計劃等等都受到了牽連。
(匯冠股份定增方案配售明細,數據來源:wind)
而這也使得定增基金出現負收益。“最近股票市場跌得太猛,定增基金已跌穿安全墊”。有基金公司人士如此感嘆。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5月12日,今年以來虧損的定增基金多達28只,占可統計定增基金總數的62.22%。截至上周五,近一個月內可統計的45只定增基金中有44只產品收益為負,45只產品近一月平均收益為-2.87%,其中,產品浮虧最大高達-10.17%。而即使是專注于做定增投資的公募基金公司,也未能幸免。
事實上,去年以來,定增基金的發行呈井噴狀。據wind數據統計,2016年定增基金出現井噴,規模較2015年增加了438.8億元;數量方面,去年共成立了30只定增主題基金,今年更是有11只定增基金成立,還有4只相關主題基金正在發行期。據悉,定增基金的井噴和近兩年異常火爆的定增市場不無關系,而定增公募基金的出現也給原本有一年到三年固定鎖定期的定增投資增添了一定的流動性。
但記者了解到,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公募機構就紛紛注意到定增市場的折價在不斷收窄,甚至有定增項目出現溢價發行。
據華鑫證券統計,近兩周共計5宗競價項目出現溢價發行,其中豫能控股溢價率15.82%,為近兩周定增發行溢價率最高。這也使得不少原本也想“玩轉”定增“游戲”的公募機構開始打了退堂鼓。據wind最新數據統計,定增基金的總體規模僅較2016年年末增加了31.32億元,當前總規模為561.31億元。
一位基金經理向記者詳述了一只定增主題產品的設計過程。去年上半年,該基金經理所屬公司計劃發行一只定增產品,到去年中期和下半年時,產品設計團隊發現定增市場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定增的折價率變得非常低,“從百分之十幾變到只有幾個點,甚至有的還溢價發行,沒有折價率了,沒有一點護城河,就只能聽天由命。”他說。
該基金經理表示,在發現定增項目折價率變低之后,他們便打了退堂鼓,認為定增投資沒辦法再做了。也是受到此影響,這只產品最終發行時,投資策略完全發生了變化。他說,最早開發出來一個一級半+二級市場聯動策略,一級半如果定增價格不是特別好,可以在發之前或發之后在二級市場參與。但記者了解到,根據證監會相關要求,定增基金如果想參與二級市場投資,便不能以“定增”兩字來標榜這只產品。他表示,“所以我們產品是沒有“定增”這兩個字的。”
“最開始我們在定增主題里先買了一部分底倉,找了一些低波動的醫藥、旅游、消費等估值合理的股票做底倉打新。當我有一定的安全墊之后再來加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加上這些彈性的東西來投資,其實目標很簡單。”據他透露,這只產品最后的投資策略從定增轉為打新,僅僅在二級市場投資定增主題股票,即以往發過定增預案、做過定增的個股,大概有兩千多只股票符合這個范圍。在保證了安全墊之后,再投資一些彈性的個股。
而在今年2月,監管層發布再融資新規,對發行價格、發行規模和發行節奏上均提出明確要求之后,定增的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增加,更使得定增項目成為了“雞肋”一般的投資品種。除了上述的案例,記者了解到,臨時改變投資策略的產品不止這一只產品。而對于存量的定增基金而言,一些基金經理在參與定增項目到期之前,拿出剩余的資金來轉投其他投資品種。
另據記者了解,有基金經理開始改變投資策略,轉而投資債券或者保底類定增產品,或者抓住機會在二級市場進行定增套利。
博時基金:
2017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區間震蕩行情,個股走勢分化,“高折價”定增選股策略失效,定增基金業績分化明顯,對定增基金管理人精選個股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隨著近期A股市場回調,短期風險釋放,部份個股被錯誤定價。敏感的機構投資者已經開始關注定增LOF公募基金的二級市場交易性機會。具備高折價率和良好個股持倉的相關公募產品將出現“折價套利+資產低估”雙重吸引力。
“再融資新規”有助于控制定增增量規模
據市場人士分析,自“再融資新規”出臺以來,定增項目發行節奏繼續放緩,市場短期供需矛盾仍在,折價率兩極分化。定增增量規模的有效控制,定增解禁對A股市場帶來的拋壓將減弱,將有利于A股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據悉,上周過會定增的數量大幅縮減,通過發審委核準的僅有2個,其中主板和創業板分別有1個。另據華鑫證券報告數據,近兩周發布上市公司的定增項目共計12宗,較上期大幅下降100%。募資總額為192.45億元,較上期下降60.93%。其中際華集團實際募資43.79億元,為近兩周最高。近兩周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的定增項目共計10宗,占總宗數的83.33%;其中定價項目平均折價率為14.36%,較上期減少6.59個百分點。受股指大幅下跌的影響,近兩周競價項目平均折價率為-3.50%,較上期繼續下降0.57個百分點。
上述人士表示,A股市場的供需關系也將發生一定變化,不排除部分潛在定增參與資金轉化為A股市場增量資金的可能。
記者了解到,2016年4季度以來,有基金公司已經開始有意識的收縮定增新增頭寸規模,注重與市場發行節奏及未來趨勢匹配,保證精選個股空間。
另有基金公司人士認為,過往兩年,定增融資占A股市場再融資份額的90%以上,而在“再融資新規”出臺之后,此現象將得到改變。定增投資賺折價的時代已經過去,個股價值發現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將在投資中變得越來越關鍵。未來,1年期項目的折價空間將會縮小至15%以內(可參考先行創業板股票發行情況)。同時,3年期定增將淡出視野,3年期定增股票不再能提前鎖價。與1年期定增項目相比,3年期定增參與者在同等定價機制下,會面臨更多流動性風險。同時,可轉債、優先股、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上市公司公開發行等再融資方式中,可轉債融資會成為市場新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