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今年以來,由于委外定制基金要求、基金發行遇冷和部分公司布局產品線,發起式基金這種設立方式正在“流行”。在發起認購資金層面,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不差錢”,一般公司自掏腰包發起認購,而小公募公司大多需要依賴股東資金的支持。
據證監會最新發布的基金募集申請公示,截至4月末,今年以來申請設立的發起式基金已達25只,大大超過去年同期申報的3只;正式成立的發起式基金也有9只,同比大體持平。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市場部人士表示,由于公募流動性管理新規有要求,委外定制基金需要以發起式基金形式設立,今年公司發行的定制基金也在進行發起式設立的改造,這是今年發起式基金設立增多的重要原因。
在今年3月末,證監會發文就《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對外公開征求意見,加強新設基金的投資者集中度管理。
其中,對基金管理人擬新設單一投資者占比達到或超過基金資產凈值50%的基金提出了發起式設立的要求:公司自有資金、股東資金認購產品不少于1000萬,將產品設立間接與公司資本掛鉤,限制隨意無序發行。
應對市場寒冬
從上述25只基金類型看,疑似定制基金要求的定期開放發起式基金僅有3只,其余22只發起式基金分別為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主動量化基金,占據發起式基金的絕大多數。
北京一家次新公募基金公司的人士表示,發起式基金的好處很多,一是可以低門檻成立,沒有2億元、200戶的設立限制;二是由于公司自有資金或股東資金持有,可以和用戶利益綁定,風險共擔,宣傳推廣也有一些“噱頭”。
北京一家新公募基金公司的總經理表示,當前基金發行市場環境不好,直接募集也很難成立,即便是低風險的二級債基,銀行渠道也很擔心難以成立。他說:“一家公募公司發行的一只定開債基,募集了3個月,僅認購了3000萬,有時一天只能賣出幾萬,而發起式基金可以避免這種尷尬。”
滿足產品線布局需求
除了定制基金需求和市場原因外,完善公司產品線成為發起式基金紛紛設立的另一大原因。
數據顯示,銀華基金(博客,微博)是申報發起式量化基金數量最多的公司,該公司今年以來已經申報7只發起式量化基金,分別為文體娛樂、醫療健康、食品飲料等細分領域的量化發起式基金。知情人士表示,銀華基金發起式設立這類產品有布局量化產品線的考慮。
北京一家次新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該公司首只權益類產品是以發起式形式設立的,因為新基金募集難度大,而且公司擅長固收類投資,缺乏權益類產品的歷史業績、管理經驗和市場知名度,公司就以發起式形式試水這類產品,降低產品募集不成立的風險,以求先把業績做出來。
大公司“不差錢”小公司需股東支持
為了設立發起式基金,基金公司就不得不面對每只基金至少1000萬元認購資金的問題。在實踐中,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不差錢”,一般是公司自有資金認購,而多數小公司則需要依賴股東的支持。
滬上一家小型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如果發起式基金太多,涉及較大資金量,公司可以和股東談資金使用成本。“當然,這也是在合規范圍內的資金成本。不過,股東一般不會以市場化形式計較使用成本,因為有些資金本來就是要投出去配置資產的。”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公司的產品部人士透露,公司設立的發起式基金,認購資金來源全部是公司的自有資金,并不需要股東方出資支持。
而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市場部人士稱,該公司設立定制基金所需的發起認購資金全部來自股東,股東認購產品也會比較謹慎。目前只有這些不得不做的定制基金才會向股東申請發起認購資金,以獲得股東方對業務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