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前期,4月底“超期未募集”基金數據有一個略微明顯的小幅下滑,不過新基金的庫存壓力仍然很大-——仍有375只基金“超期未募集”,而“超期未募集”基金占比達到或者超過60%的基金公司也達到40家。
這場新基金去庫存的任務還要繼續。
值得一提的是,“超期未募集”基金占比達到或者超過60%的基金公司FOF業務或有些受到影響。近期基金君聽說近期FOF產品答辯完成,而有些“超期未募集”占比較高的公司,雖然早早申報了FOF產品,但暫未獲答辯通知。
繼續去存庫
4月底375只新基金“超期未募集”
通常新基金申報獲批后,需要在6個月以內完成募集。數據顯示,4月底有375只基金“超期未募集”。
而數據顯示,去年11月底、去年12月底、1月底、2月底、3月底這一數據分別為412只、405只、415只、405只、394只,也就是連續四個月“400+只”,在3月底終于這一數據低于400只,而4月底繼續呈現下滑趨勢。不過“超期未募集”數據仍然較高。
為什么看起來“去庫存”力度這么弱?一方面是目前新基金發行市場比較“冷”,資金面偏緊加上股市、債市賺錢效應有限,因此有些中小型基金主動選擇暫緩發行;另一方面,去年新基金批文較多,每個月都有部分新的“超期未募集”產品出現。可以說今年上半年新基金去庫存壓力非常大。
混合型和債券型超期未募集占比高
究竟4月底哪些品種“超期未募集”最多?答案如3月底一樣,繼續是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
據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目前超過6個月未募集的基金只數達到375只,其中,股票型、債券型、混合型、貨幣型、QDII型的基金產品分別為90只、119只、146只、16只、4只,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占比分別達到39%、32%。
混合型基金的“超期未募集”的大頭,但是這類基金也是去庫存最快的品種。從去年11月底、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底、今年2月底、今年3月底、幾年4月底數據看,混合型“超期未募集的”只數分別為181只、170只、168只、160只、155只、146只,基本處于下滑狀態。
而債券型基金則是超期未募集占比逐漸增加,從去年11月底、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底、今年2月底、今年3月底、今年4月底數據看,債券型“超期未募集的”只數分別為104只、107只、115只、121只、125只、119只。
3月底超期未募集基金情況一覽
40家“超期未募集”占比達或超60%
按照規定,對“超期未募集”占未募集基金數量達到或者超過60%基金管理公司,經過現場檢查,在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投資運營、人員配置等方面不存在相關問題的,每一個月內可以申報一只新募集基金產品的注冊申請。這刺激基金公司努力“去庫存”,4月底有40家公司這一數據達到或者超60%,較3月底數據減少了2家。
截至4月底數據看,目前有70家基金公司旗下擁有“超期未募集”基金,占全部基金公司68%左右水平。而超過6個月未募集產品占已批復未募集產品總數比例超過60%(含60%)的公司達到40家,更有24家基金公司這一比例為100%。
基金君了解,基金公司就直言會努力將存量基金發行以滿足要求。不過也有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不再盲目“去庫存”,有些手中有數只新基金批文因為發行難度較大,發行期因此不斷延后,可能導致有些公司“超期未募集”新基金占比持續較高。
FOF值得期待
“目前股市、債市都不太給力,加上新基金‘去庫存’壓力大,導致渠道擁堵,新基金發行可能進入慢車道。”有人士表示,加上“委外業務”受到多重影響,今年新基金可能多數期待FOF業務上。
值得一提的是,“超期未募集”基金占比達到或者超過60%的基金公司FOF業務或有些受到影響。
近期基金君聽說近期第二批FOF產品答辯完成,而有些“超期未募集”占比較高的公司,雖然早早申報了FOF產品,但暫未獲得答辯通知。按照最新的基金申報數據顯示,目前申報中的FOF基金達到67只。目前不少基金公司計劃今年年中或有FOF產品出爐,首批FOF基金公司正在“摩拳擦掌”,期待這一類新基金產品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