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即基金中基金(Funds of Funds),是一種專門投資于其他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主要包括聯接基金(Feeder Fund)和FOF基金兩大類。我國證監會定義為將8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于經中國證監會依法核準或注冊的公開募集的基金份額的基金。
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投資于開放式公募基金資產規模達到40.4萬億美元,而美國以18.8萬億美元規模占據近半壁江山(含共同基金、ETF基金),其中FOF占比逾9%,作為目前FOF發展最為成熟的市場,美國FOF發展具備借鑒意義(本文數據均來自ICI 2017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先鋒基金推出了第一只共同基金 FOF(相當于公募FOF),此后FOF憑借其自身在資產配置、基金篩選以及風險分散等方面的優勢而迅猛發展。1990年,美國基金市場上FOF產品數量僅為20只,總規模僅為14.26億美元;而截至2016年底,美國基金市場上FOF數量已達1445只,總規模更是達到18703.64億美元。從規模增長來看,2001年至2013年增長較快,每年平均規模漲幅達到40%(除2008年出現負增長外),近三年增速有所放緩。
從分類來看,根據投資標的不同,美國FOF基金主要分為混合型、股票型、另類投資型、債券型、貨幣市場型、商品型、可轉換證券型和不動產型FOF(來源MorningStar)。其中,混合型和債券型占比較高,截至2016年年底,混合型和債券型FOF規模占比較高,達到92%,而股票型占比較低僅為8%,數目方面,混合型和債券型達到4120只,而股票型僅為449只。
從發展特點來看,美國FOF發展有幾大特點:市場份額高度集中于三家公司;快速發展依賴于養老金助推;目標日期和目標風險基金是主流。從美國FOF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場份額來看,具有覆蓋全產業鏈的大型基金公司先鋒、富達、普信三家占據了FOF市場超過半數的份額。目前美國FOF主要有4種運行模式,即:內部管理+內部基金FOF;內部管理+全市場基金FOF;第三方管理+內部基金FOF;第三方管理+全市場基金FOF,而該三家基金管理公司均是內部型FOF運作模式的典范。
如前所述,2001年以來的十幾年間,美國FOF基金迎來了跨越式發展,這其中主要有賴于養老金的助推,隨著401(k)計劃的推出,員工個人擁有投資自主權,FOF作為分散化投資最為便捷和便宜的工具,逐漸的獲得了養老金投資者的青睞。監管層也持續提供支持,如2006年在《養老金保護法》(PPA)中鼓勵投資者把DC計劃參與證券市場等。
從策略來看,在基金優選策略的基礎上,常見的FOF產品策略有目標風險策略、目標日期策略、風險平價策略、行業/風格輪動策略、核心衛星策略等,目前目標日期基金和目標風險基金是美國FOF的主要兩種類型。這兩種基金管理的總資產占美國FOF基金總資產的比重在80%以上。
在具體FOF產品的挑選方面,投資者需要關注幾個方面,一是產品是內部FOF還是外部FOF,管理人的實力如何,是否雙重收費;二是關注產品策略,是否切合自己的投資需求,如目標風險、日期等;三是關注具體投資標的,如產品過往業績、風險水平等。
以投資者角度來看,FOF產品有三個特點:一、適合作為長期投資標的,可以作為養老投資的一部分:以美國FOF的長期業績來看,FOF長期凈值增長更加平滑,具備更高的風險收益比例和更小的回撤;二、可用于分散投資及資產配置:FOF基金可以在國內外不同大類資產之間進行配置,有助于分散投資風險;三、解決選基難題:目前市場上已有4000余只基金,投資者面臨的首要困境往往是如何選基,而FOF基金則是把這一難題交給了專業人士,他們通過定量和定性等綜合評價分析挑選并建立基金投資組合,有效解決投資者選擇困難癥,也有助于提升選基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