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公募FOF管理的戰略和戰術思考一:公募FOF管理的四化建設
2017年4月24日,證監會下發了《基金中的基金(FOF)審核指引》,FOF的腳步慢慢臨近,從去年開始關于FOF的討論百家爭鳴: FOF產品優中選優,風險二次平滑等廣告語似的評價(這是營銷語,不是FOF的自然稟賦,需要好的管理方法達到的)、各種海外FOF投資理念的拿來主義灌輸(國內很盛行簡單的國外拿來主義理念指導國內應該怎么做)、FOF引領大類資產配置時代的來臨(這樣的討論有價值)、內部FOF和外部FOF之爭(這樣的討論有意義),FOF是做絕對收益還是相對收益(這樣的討論有意義),投主動管理基金和指數基金的之辯(這樣的討論有意義)等等,更有甚者還讓FOF承載更多的任務:公司逆襲的路徑來臨(這都哪跟哪呀)等等。
公募FOF不是新事物,2005年投資公募FOF的產品就出現了,12年過去了還需要我們鼓吹他的優勢證明自己嗎?顯然不需要了。優勢不是吹出來的,是做出來的,現在我們更多的思考應該放到怎么發揮FOF的優勢上,怎么做出與現有的公募基金不同,讓投資者有新的風險收益體驗,怎么利用FOF去解決普通投資者在投資單一基金中的痛點,怎么設計投資目標清晰的FOF產品來滿足投資者長期的理財需求,讓投資者不離不棄。這些才是FOF產品長青的生存之本。本文談一談本人對國內公募FOF管理的一些客觀思考:
思考一:
FOF如何做到現有公募基金的不同,估計是很多FOF從業者思考的問題,我個人也是在不斷的思考,怎么利用FOF做出全新的風險收益體驗。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國內公募基金中有哪些是投資者體驗不好的地方。
說到公募基金不好的地方,可能無數的磚頭就砸過來了。我們化繁為簡,假如把投資者投資公募基金看成一種消費的話,兩點是最關鍵的。一點是對基金產品的基本面認知(和我們去買一個商品一樣,商品的使用說明書就代表了該產品的基本面),一個是消費后產品的效果(消費后是否滿足需求,是否和說明書說的相匹配)。分開來看:
基金產品的基本面方面,公募基金的基本面很難看懂,個人感覺公募基金自從誕生之日到目前,這個問題都沒有解決,雖然基金產品有招募說明書,有基金合同。例如,我買的是靈活配置的基金,倉位是0-95%,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始終是90%倉位,說好的靈活呢;我買的是XX大盤基金,具體操作中持倉為啥全是中小盤,我買的是消費基金,為啥持倉中有這么多金融股和豬飼料標的呢,我查了下招募說明書,上面寫的很清楚的,消費包括直接消費和間接消費,豬飼料標的屬于人的間接消費(人吃豬肉,豬吃飼料)、金融服務業也是一種消費。這樣下來,一個消費基金幾乎所有的A股都能投資。
雖然說現在有各種的投資者教育(最典型的一個案例是定投,都在宣傳上層的復利魔力,沒有人去宣講定投標的的基本面,還有讓投資者長期持有,投資者對自己買的產品一點不了解,如何能淡定呢,誰知道持有期間他們心中的痛呢),還有各種的投資雞湯,投資者對買的產品基本面都不了解,又有何用呢,怎么能奢望他們一直陪伴呢。深入了解基金產品的基本面,賺錢賺的明明白白,虧錢也知道為什么虧,投資者內心中會平靜很多。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不理解,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上講,投資者的生理需求都沒有滿足(基金產品的基本面我都沒有搞明白),你給我談什么理想(其他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呢。
以上問題的出現其實是消費者行為中的大忌,我買的商品效果不是說明書中講的那樣,可能我也賺到錢了,但是就是心里不舒服,我是不是買到了贗品。隨著基金數量的越來越多,投資者陷入了一種認知和選擇的恐慌。
之所以出現上面問題,一個原因是和主動管理基金的靈魂基金經理有關系,他們的風格決定了基金的業績表現,一個完全自下而上選股的基金經理,讓他去管理一個靈活基金,出來的效果肯定是不擇時的。一個價值風格的基金經理去管理一個名字中含有小盤的基金,出來的效果肯定是大盤風格的。另外一個主動管理的基金更換基金經理后,基金的管理方式會發生質的變化(對于基金經理風格的描述請參加前期寫的其他文章)
另外一個原因是現在主動管理公募基金中業績比較基準的虛設,管理過程中對基準偏離太大,這和公募基金領域的考核生態有關系的。以主動管理的基金為例,雖然每個基金都有自己的業績比較基準,但是每個基金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絕大多數沒有用業績比較基準去約束投資行為。當然了,現在一些基金管理公司也開始對基金經理是否戰勝業績比較基準為考核方式。公募基金目前相對收益排名的考核生態圈是穩定性,對于FOF來說,是非常好的。我們要利用好公募基金現有的優勢去把公墓FOF做好,而不是一味的譴責 ,譴責完沒有解藥,等于牢騷。
啰里啰唆寫了這么多,說明一個問題是現有主動公募基金與業績基準的偏離較大,風險收益水平不明確,特別時是主動股混基金沒有基準概念 ,但是指數增強又太貼近基準,超額收益不高 。公募FOF未來應該是處于兩者中間的產品,需要設置一個小目標,一個基準,在管理過程中基準和目標統一。
未來FOF產品的定位:
1、要有明確的投資目標,在一個中樞基準下投資管理。在管理過程中,選擇一個匹配投資目標的中樞基準,允許在這個基準上做一定范圍的資產偏離,而不像現在的主動管理基金完全沒有基準概念,也不想指數基金完全遵循基準。這樣保證了為投資目標服務,而且實現這個投資目標時不需要承擔太多的資產偏離風險,即對業績比較基準不會有太大的偏離。
2、FOF的產品說明書應該寫成藥的說明書的形式,這款產品治療什么?。ㄍ顿Y目標是什么)、配料是什么(管理策略是什么,配置什么樣的基金)、適合人群是什么(產品的風險收益特性是什么)、不良反應(那些人不適合買)、禁忌(產品在什么市場中不適合)等等。FOF產品的特點一目了然,投資者買起來也有的放矢。
3、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FOF基金經理在管理過程中不能太任性,要有嚴格的投資紀律,FOF的目標是穩定持續的戰勝業績基準,不能對基于投資目標設定的業績比較基準又太大的偏離(可以偏離,但一定有個度,減少偏離風險)。偏離太多意味著承擔的風險越多。舉一個例子,假如一個FOF產品以戰勝80%滬深300+20%中債指數為目標,我們在投資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權益類倉位不能太過任性,倉位在0-100%中變動,而倉位根據自己的判斷在80%上下20%點是可以的。其次,我們在選擇基金過程中我們的核心倉位應該是和基準相匹配的價值風格基金,而不是成長風格基金。我們可以根據個人判斷對風格做一定的偏離。而不是我們看好成長風格時,這樣的基準下,全部配置成長風格。2013年全部配置成長風格基金很爽,2014年怎么辦呢(不排除擇時很牛的牛人能做到每一個波段你)。這樣做的目的時給投資者一個穩定的風險收益配比體驗。
假如FOF的產品定位如上面幾點,和目前的公募基金就有了本質的區別。目標清晰、策略透明,產品的風險收益屬性符合投資者的預期,FOF產品的整體特征不隨FOF基金經理的變更而發生大的不同。即一個普通投資者能很清楚的看懂FOF產品的基本面。
總結一句話,未來FOF管理的“四化建設’,管理出不一樣的體驗:
? 投資目標明確化
? 基金策略透明化
? 基金研究精細化
? 投資紀律嚴格化
未來FOF的管理,FOF產品以戰勝自己的基準為己任,讓投資者明明白白消費,做出來和現在的公募基金不一樣的體驗,這是FOF產品生存的基礎。是我們每一個FOF管理者需要思考的。本文作為思考一,供同仁拍磚討論。對FOF的誕生似乎和大話西游中紫霞仙子說的那樣:我的FOF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云彩降臨。我猜中的前頭,結局我還要繼續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