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市場,你一定聽過這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其實,在股市中也是這樣:牛市來了,傻瓜都能賺錢。所以,大家都很想知道,牛市究竟什么時候會來。今天,我就來跟你來聊聊這個話題。
通過股利貼現模型(DDM),我們知道,所有上市公司的股價都受三個因素影響,包括:企業盈利、無風險利率和風險溢價率。
所有這些上市公司所構成的股票市場,當然也是受這三個因素驅動的。
所以,我要告訴你的第一個結論是:牛市的形成,需要企業盈利、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率這三駕馬車來驅動。
下面我來給你分別介紹這三駕馬車:
(1)企業盈利,主要受到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的影響。其中,需求是外因,受經濟周期影響。一般來說,經濟越好,需求就越大一些,企業盈利就越容易一些。供給是內因,主要取決于企業本身的創新能力、資本投入和人力情況等。
(2)無風險利率:影響無風險利率的因素包括內生和外生兩個方面。內生性是指在這個利率水平上,投資的意愿和儲蓄的意愿是一致的;外生性是指,無風險利率還受一國的貨幣政策影響。
(3)風險溢價率:主要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影響。當投資者風險偏好強,比較樂觀時,對風險溢價率的要求就會降低;當投資者風險偏好弱,比較保守時,對風險溢價率的要求就會提高。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主要受資本市場、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等因素的影響。
這三駕馬車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很多時候往往會相互影響。比如企業盈利變好,人們就會變得更加樂觀。無風險利率下降,市場流動性變好時,也會對企業盈利產生積極影響。
自從1990年12月份,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A 股至今一共經歷了五輪不同規模的牛市。
(1)第一輪牛市
上交所剛成立時,一共只掛牌了8只股票,俗稱老八股。當時,股票交易所剛剛成立,決策層希望通過活躍股市來讓更多的人了解股票。所以,這輪牛市的啟動主要是因為,重大制度改革所帶來的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
(2)第二輪牛市
1996 年開啟的第二輪牛市,與企業盈利的關聯度不大。當時,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盈利狀況持續惡化,直到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后才有所改善。
所以,當時行情的啟動主要依賴于另外兩個因素:一方面是因為政府為了刺激經濟而連續降息降準,導致了無風險利率的持續下行;另一方面是因為滬深兩地政府持續唱多股市,加上12 道金牌的整風運動凈化了市場風氣,這都抬升了市場的風險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