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最新消息,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認為,A股投資的專業化、機構化正在加快速度、全方位地推進。以機構為代表的長線資金將優化A股投資者結構,同時也有利于價值投資理念的崛起。更重要的是,低估值、高股息、業績優秀的上市公司未來有望持續得到市場認可,在優勝劣汰的機制主導下,A股市場的配置效率將得到顯著提高。
增量資金扛起做多大旗
在A 股市場經歷了相當一段時間的存量博弈之后,增量資金入場的規模和節奏受到高度關注。目前一些跡象表明,公募、保險及外資等機構投資者有望在明年帶來千億乃至萬億規模的增量資金,從而扛起A股做多的大旗。
從公募基金的角度來看,低迷的市場環境中,偏股基金對股票資產的配置比重普遍降低,這意味著其未來具有較大的加倉空間。據天風證券預測,當前323只股票型基金和2656只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分別為84.81%和50.92%,如果兩類產品平均倉位分別上升為90%和60%,則將帶來約1400億元資金。
對于保險資金而言,天風證券假設明年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增長10%,按12%左右配置比例,則增量資金為1900 億元。
與此同時,MSCI 納入比例提高以及納入富時羅素指數體系,預計將給A股市場帶來4000億至5000億元增量。
“MSCI 表示將在明年致力于把A股的納入因子從現在的5%提升到20%,這直接給A股帶來上千億的增量資金。很多外資基金的業績基準就是這兩大國際指數,因此,外資配置A股的必要性越來越強。2018年外資流入A股市場的總量接近3000億元,是歷年來的新高,我認為將來新高還會被刷新。”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
除此之外,境內商業銀行也是A股潛在的做多力量。有數據顯示,目前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最新規模統計為23萬億元,配置權益的部分只有9%左右,而且包括一級和二級市場,預計未來二級權益市場的配置占比可能回升到10%左右,也就是還會有數千億的理財資金流入股票市場。
以上就是股票市場的最新消息了,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