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除年內上市的次新股,今年初以來,有一百多只個股漲幅超過30%,而同期,也有近10只ST股跌幅達到50%。A股市場的個股分化未來仍會繼續,股市的估值體系已發生重大變化,殼資源等概念股的價值或將繼續回落,而龍頭股的行情仍將持續。
今年以來,行情劇烈分化。盡管指數今年以來窄幅波動,但部分龍頭股卻走出獨立行情。統計數據顯示,100多只個股今年以來漲幅超過30%。這些牛股主要分布于電子、食品飲料、家電、醫藥等行業當中。
電子行業中的白馬股海康威視今年以來漲幅已經接近70%,大族激光、京東方A和歌爾股份等漲幅均在30%以上;家電行業成為牛股輩出的板塊,老板電器今年以來漲幅已經接近50%,華帝股份、蘇泊爾、小天鵝A、格力電器也上漲超過三成;食品飲料中的瀘州老窖、安琪酵母、五糧液和海天味業等個股漲幅均居前。
在優質龍頭股上漲的同時,殼資源等題材股跌幅慘重。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70多只個股跌幅超過40%,其中ST股成為下跌的重災區。統計數據顯示,*ST昌魚、*ST寶實、*ST準油等近10只ST股今年跌幅已有50%,但這些ST股的市值仍然在20億元之上。此外,兩市還有7只個股的市值已跌至10億元上下。2013年至2015年中,A股市場曾演繹過一輪消滅10億元以下市值個股的上漲行情。但如今回看,涉及的部分個股怎么漲上來還怎么跌回去。
近期東方證券資管公司前董事長王國斌、拾貝投資董事長胡建平、明達資產總經理劉明達、豐嶺資本董事長金斌等多位大佬表態,繼續看好A股龍頭股行情。
總結來看,首先,藍籌等價值股行情與中國經濟走勢息息相關,中國經濟是一艘航母,不太可能在企穩之后很快掉頭。高毅資產董事長邱國鷺的觀點具有代表性:從2011年到2015年,中國經濟經歷了5年的修整和緩慢的調整,從2016年中開始,用電量開始加速,PPI開始轉正,一系列經濟指標開始好轉,盡管仍有關于經濟的悲觀論調,但中國經濟體量巨大,趨勢一旦好轉,不可能短期再反轉回去。
其次,博傻的囚徒困境終結。正如王國斌所述,原來A股由于供給短缺,部分資金得以抱團取暖,維持個股高估值,但隨著新股發行增加,這些資金過往的盈利模式遭到終結,殼資源等板塊價值面臨回歸,A股的估值體系發生巨變。
再次,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龍頭個股的競爭力凸顯。胡建平認為,目前是一個“剩者為王”的時代,很多行業的產能經過5年的疲軟已經基本以市場化的力量出清了。剩下的公司盈利能力和穩定性都和以前完全不同,這些公司將陸續被越來越多投資者認可,成為市場上真正能夠帶來投資回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