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國企改革成效顯著,民營企業活力繼續顯現。前三季度,國有經濟布局加快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續推進,極大激發了國有經濟的活力、動力和潛力。前三季度,滬市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7.69萬億,同比增長15.41%,實現凈利潤1.82萬億,同比增長14.78%。國企改革中,形成了一批市場高度關注,具有示范效應的典型案例。例如,中國重工(601989,股吧)通過發行股份收購大船重工、武船重工股權,實質性推進債轉股和降杠桿。中遠海控通過要約收購東方海外,躋身全球排名前三的集裝箱運輸公司,成為跨境并購的代表性案例。同時,民營企業繼續保持發展活力,共實現營業收入2.97萬億,同比增長33.21%,實現凈利潤0.22萬億,同比增長35.44%。一些民營企業已經借助資本市場,成長為行業的排頭兵,例如福耀玻璃(600660,股吧)、恒瑞醫藥(600276,股吧)、永輝超市(601933,股吧)等。
五是不同區域協調發展,“一帶一路”穩步推進。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是我國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發展戰略。在強化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推動下,中西部等地區上市公司業績提升明顯。以新疆自治區上市公司為例,共實現凈利潤66.94億元,同比增長69.37%。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繼續穩步推進,不少央企海外市場拓展已見成效,境外新簽合同額穩步增長。例如,中國建筑2017年1-9月境外新簽合同額1440億元,同比增長56.3%;中國交建(601800,股吧)同期海外工程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30.79%。
六是新上市公司營收平穩,新藍籌龍頭公司群體開始涌現。作為資本市場的新生力量,前三季度,滬市新上市公司約180余家,共實現營業收入3152.59億元,同比增長17.69%,實現凈利潤294.01億元,同比增長28.10%。個體層面,新上市公司三季報除個別公司虧損外均實現盈利,凈利潤同比增長30%以上的公司占比接近30%,并出現了一批新藍籌新動能龍頭公司。例如,集成電路、印刷電路等戰略新興行業中的兆易創新、景旺電子等公司,均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高速增長。
當然,三季報也反映出,在落后產能加速出清市場環境下,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階段性經營困難,108家公司出現虧損,虧損規模較半年報120余家有所縮小。這些公司普遍存在主營業務不清、歷史包袱較重、轉型方向不明等問題,需要高度關注相關風險。
以上就是關于滬市公司業績內在質量提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現的相關資訊,了解更多股市行情及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