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松預期從證偽到修正。7月21日,盛松成在《央行觀察》發表署名文章《M1與經濟增長背離之謎》,第二次討論“流動性陷阱”,并表示“在企業出現流動性陷阱的情況下,降稅效果好于降息”。結合“1+6”圓桌對話會中提到“中國將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財政政策仍有回旋余地,推進結構性減稅。”我們認為短期將很難看到貨幣政策寬松可能,之前基于寬松預期的資產價格上漲將面臨調整壓力。
嚴監管、控杠桿繼續發力。欣泰電氣退市帶來的股價崩塌已開始體現監管威力。目前為止,“嚴監管、去杠桿”仍在各個金融領域加速:第一,本周保監會在“十三五”培訓班上講到“決不能讓保險公司成為大股東的融資平臺和提款機。”第二,7月23日央行主管《金融時報》刊文《堅持市場化方式處臵債券違約》,談到“剛性兌付只治標不治本,且負作用明顯,企業債券違約是市場發展中難以避免的現象”。尤其以東北特鋼為代表的事件發酵,或將加速局部信用違約苗頭出現,需跟蹤后續發酵對風險偏好和流動性帶來的潛在沖擊。
消耗博弈結束,短期避險為上。回顧英國脫歐以來的市場演繹,利空出盡、預期發酵是催化劑,投資者在前期“低倉位、低凈值”的基礎上抓緊時間修復凈值是加速器。但當下階段,預期發酵已變成預期透支,催化劑已經幻滅;與此同時,市場當下已進入高倉位區域,加上凈值已實現不同程度的修復,加速器正極有可能變成減速器。在存量博弈的消耗戰中,板塊的快速輪動或預示行情已進入尾聲,短期規避風險為上,耐心等待時機。同時,建議關注潛在風險變化:第一、貨幣寬松預期修正與去杠桿擾動,階段性資金利率趨緊壓力。第二、IPO節奏正邊際加速,自IPO新規以來,月核準發行規模大概10-15家,但進入7月以來,核準發行IPO數量已達到30家。
布局國改、物聯網主題。過去兩周,資金在各個板塊左沖右突,行業配臵陷入無序狀態,具備強催化的主題將更受市場青睞。國君策略7月4日、7月15日聯合行業連續召開電話會議,此后國改動作層出不窮,主題仍在加速,建議關注國有資本運營試點的稀缺標的(受益:中糧屯河),配合供給側改革的兼并重組機會(受益:中煤能源)。此外,“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將于8月公布,建議積極布局車聯網主題投資機會(受益:高鴻股份)。同時,積極把握軍工(推薦:四創電子)。調整過后,具備業績超級周期的核心品種仍可配臵,推薦小家電(蘇泊爾)、食品飲料(瀘州老窖)、航空(南方航空)。
(原標題:國泰君安:消耗博弈結束 短期避險為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