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調整中,個股股價加速“回歸”?;仡櫲ツ昴曛?,彼時兩市10元以下低價股超過900只;5元以下低價股超過百只;3元以下“白菜股”超過20只;1元股僅1只。而目前3元股激增至70多只,1元股達5只。
大多集中在鋼鐵等傳統行業新都退或取代*ST海潤成兩市第一低價股
近來隨著A股走弱,股價結構也出現變化,不僅百元股驟減,低價股數量也暴增,截至6月15日10元以下低價股超34%,1元股達5只,破凈股34只。
1、10元內低價股已超過1100只
自4月11日A股創下今年的反彈新高3288.97點之后,市場便開始逐級向下,直到5月11日大盤才企穩,此時已跌至3016.53點的最低點,之后一直在低位整理。而中小創則更為弱勢,常常與滬指走勢分化,創業板在今年3月17日創下今年的最高點位1981.69點后,在6月2日刷新階段新低,最低探至1711.82點。
盡管跌幅最大的創業板指數僅跌13.62%,但個股跌幅巨大,即便最近幾日股指反彈,低價股仍遍地都是。截至6月15日,A股10元以下的低價股達到1111只,占整個A股總數的比例超過34%。
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一些2016年、2017年新近上市的次新股,剔除6月15日上市的N江豐外,收盤價在9.07元的廣州港和收盤價在8.31元的白銀有色均為今年上市的次新股。而位列低價股之列的還有2016年上市的4家上市公司,分別為華安證券、廣西廣電、江蘇銀行和第一創業。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低價股所處的行業來看,越是價低的越集中在鋼鐵、煤炭、有色、化工等傳統行業,同時這些低價股的業績十分難看,虧損是常態。加上新近上市的次新股也因為所處銀行證券等傳統行業而位居低價股行列,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前A股市場較為理性的一面。
2、公司越差越遭市場唾棄
10元以下低價股遍地,其中的“1元股”重出江湖更是被認為是A股推崇價值投資的結果。
截至6月15日,A股共有5只1元股,分別是*ST海潤、*ST銳電、新都退、*ST重鋼和*ST新億。作為兩市第一低價股,*ST海潤6月15日收在1.43元。但很明顯,新近進入1元股陣營的新都退跌停板已經走了15個,若照此下去,兩市第一低價股很可能會變成新都退。
一般而言,牛市消滅1元股,熊市多現1元股。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5只1元股,1只即將退市,4只均是ST股,全屬于經營困難、業績差或者問題纏身的公司,他們與百元股業績好、行業朝陽的基本面相比,高下立現。于是,諸多市場人士認為,目前的1元股也反映了A股市場正趨于理性,是市場對重組、炒作、退市等監管加強的表現,也是未來市場的趨勢,“公司越差越會遭市場唾棄”。
對于投資者而言,切忌盲目抄底1元股、低價股,而應該從績優、行業優的個股中選擇機會。
3、破凈股多出自銀行板塊
除了低價股、1元股,當前A股市場破凈股也很泛濫。截至6月15日,共有34只個股股價跌破每股凈資產。除了興業銀行、廈門信達、上海能源、首開股份和華夏銀行5只個股股價在10元-16元之間外,其余29只破凈股股價均在10元以內。
金融投資報記者梳理后發現,破凈股多出自銀行板塊,達到12家,占比三成以上。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等悉數在列,交通銀行市凈率0.76倍、中國銀行0.79倍。另外,破凈股多集中在鋼鐵、煤炭、交通運輸等傳統行業,欣泰電氣是唯一一只來自創業板的破凈股。
與一般低價股不同的是,破凈股并不一定業績不佳,反而營收、凈利潤很搶眼,各大銀行股的業績就很穩定,且有湖北宜化、蘭花科創等多股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翻倍。
再以南山鋁業為例,其2016年實現營收132.28億元,同比微降3.23%;實現歸屬于上的凈利潤13.43億元,同比增長100.41%,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業績繼續增長,其每股凈資產為3.45元,而其6月15日僅收在3.24元。
對于破凈股的機會,分析人士認為要區別對待。申萬宏源分析師錢啟敏建議,不僅僅要看凈資產,投資者還應更多考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之前鋼鐵行業中的多只股票破凈,但當時并沒有明顯的投資價值。但2016年以來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動,其價值才開始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