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轉、次新股集體活躍。即使如此,次新股指數較3月末高點回調幅度仍超過兩成,新近上市的次新股開板開始提速。
近期A股陷入低迷期,概念板塊全部啞火,次新股板塊也不例外。數據顯示,次新股板塊在今年1月份至3月份期間達到小高潮之后便開始步入下行軌道。期間我們經歷了至純科技(17.79 -1.55%,買入)25個連續一字板漲停(不含首日)的瘋狂,也看到了張家港行(19.10 +10.02%,買入)、數據港(57.87 +0.33%,買入)等開板后的游資爆炒行情,同樣的,也有部分次新股上市沒幾天就匆匆開板,比如太平鳥(28.84 -2.00%,買入)、華達科技(52.52 -2.72%,買入)、杰克股份(32.65 -2.04%,買入)等,可謂天上地下。
次新股開板提速
數據寶統計顯示,2017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上市時間在2月15日至2月28日的平均一字板個數達到年內高點,平均值為12.54個。3月份之后上市的次新股一字板數逐步減少,4月16日至4月30日期間上市的次新股除星云股份(58.81 +10.01%,買入)、友訊達(28.71 +10.00%,買入)、新日股份(18.82 +9.99%,買入)外,均已開板。
168只次新股回調,最大回調49%
2017年上市次新股中,剔除尚未結束一字板的12只個股,共計170只個股。數據顯示,168只個股相對上市后最高點出現回調。其中回調幅度最大的是麥格米特(41.70 +1.98%,買入),已回調49.20%。同時,回調幅度在40%以上的有32只,回調幅度在30%-40%的有40只,回調幅度在20%-30%的有35只。
部分個股可能被錯殺
次新股行情疲弱,一季度業績是否有一定影響呢?數據顯示,上述170只個股中,一季度凈利潤增幅超過100%的有29只,凈利潤同比下降的也有29只。同時,一季度盈利的160只個股,而一季度業績虧損的只有10只個股,分別是思特奇(45.03 -3.58%,買入)、尚品宅配(127.67 -1.89%,買入)、德創環保(19.59 -3.83%,買入)等等。中國銀河(11.61 +0.35%,買入)、新鳳鳴(39.53 -5.36%,買入)、張家港行、吉比特(255.04 -1.90%,買入)等13只個股1季度凈利潤超過1億元。整體來看,次新股業績表現并非毫無亮點,相反,有部分業績不錯的次新股遭受市場拋棄,自上市后最高點以來回調幅度較大。
數據寶統計顯示,13只個股2017年一季度盈利在1000萬元以上,凈利潤同比增幅在50%以上,同時,上市后最高點至今回調幅度大于20%。如捷捷微電(70.68 -1.28%,買入)、中國科傳(14.02 -1.68%,買入)等。
次新股震蕩走勢或將持續
華泰證券(16.45 -0.18%,買入)認為目前存量資金場內博弈的環境中,市場上資金量無法支撐多個熱點同時上漲,次新股震蕩走勢或將持續一段時間。
由于國內經濟增速趨緩,管理層一再強調防范金融潛在風險,因此在市場流動性趨緊,金融去杠桿監管風暴的系統性風險沒有完全化解之前,投資者的整體做多意愿極為有限。(數據中心 梁謙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