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央行網站發布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此次定向降準主要有兩方面內容:
一是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中信銀行(6.06 -1.14%,診股)、光大銀行(3.76 -0.27%,診股)等十二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用于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項目,同時撬動相同規模的社會資金參與。相關銀行要建立臺賬,逐筆詳細記錄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實施情況,按季報送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
二是同時下調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主要用于支持相關銀行開拓小微企業市場,發放小微企業貸款,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機構使用降準資金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的情況將納入人民銀行宏觀審慎評估。
哪些“債轉股”項目可獲定向降準資金支持?
要注意以下五條。
一是實施主體在“債轉股”項目中應當實現真正的股權性質投入,而不是仍然以獲取固定收益為目的的“債轉債”,也就是說,不支持“名股實債”的項目;
二是鼓勵相關銀行和實施主體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撬動社會資金參與“債轉股”項目;
三是“債轉股”有關股份以及相關債務減記要嚴格遵循市場化定價,按照法律法規,由項目相關參與方協商確定;
四是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開展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相關實施主體應真正參與“債轉股”后企業的公司治理,促進其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同時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五是實施“債轉股”項目應當有利于改善企業資產負債結構,恢復企業發展動能,不支持“僵尸企業”債轉股。
此次定向降準是為了什么?央行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定向降準對企業、股市、樓市的影響
小微企業
由于此次定向降準及4月的定向降準,都明確指向要用于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因此,該項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無疑是小微企業。
另一個與之相關的消息就是國務院20日發布的消息,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任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
公開資料顯示,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于2019年12月成立,目的是為加強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政策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工信部,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負責研究提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督促落實領導小組議定事項等。
由于劉鶴也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穩委)的主任,因此,業內普遍預計,未來將有更多金融政策出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股市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是最為關注的。
從4月份央行的定向降準來看,4月17日,滬指收報3066點,創出近一年來收盤新低。當日晚間,央行宣布4月25日起降準,隨后滬指小幅反彈近5%,直到5月30日才跌破3041點(收盤價)。
盡管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定向降準是為了緩解小微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在當前股市較為敏感的時間點宣布這一釋放流動性的消息,無疑對股市來說也是一大利好。
然而,從最近八次降準后的市場走勢來看,降準消息公布次日的A股呈現四漲四跌,其中跌幅最大的為2015年6月28日,定向降準實施當日股指下跌3.34%;漲幅最大的是2016年3月1日,全面降準當日股指上漲1.68%。
專家觀點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表示,2018年以來,一系列旨在’去杠桿’的政策疊加導致金融條件收緊幅度超出預期。由此,投資增速開始放緩、通脹走弱,企業和政府部門的現金流也出現了一些邊際壓力。同時,考慮到貿易戰升溫的背景下外需也可能有一定’變數’,預計目前貨幣緊縮的節奏不具備可持續性。
在梁紅看來,降準是未來大趨勢,下一步央行可能繼續采取降準替代MLF(中期借貸便利)的操作方式。如果只是降準釋放資金,導致金融市場流動性寬松,與去杠桿、防風險不匹配,但降準置換MLF仍是比較穩健的。
中金公司王劍測算,在不考慮降準的情況下,2018年全年基礎貨幣需新增3.2萬億元,為近年來的絕對高位,3.2萬億元這么大量的基礎貨幣投放,在外匯占款、財政支出、其他渠道均不能大量貢獻的前提下,便只能主要交由了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包括逆回購、MLF等。
中金公司的研報預計,今年還將有一次降準、大概在100個基點,而與4月那次類似,部分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可能用于置換到期的公開市場操作工具。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表示,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基調不變,意味著貨幣政策不會有明顯寬松,并不會出現“大水漫灌”式流動性投放。
華泰宏觀點評定向降準,貨幣轉向清晰,降準之后很可能還有降準。華泰證券(14.14 -1.39%,診股)認為此次降準釋放資金略超過市場預期(4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