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每人心里一畝田,種桃種李種春風。”隨著新股發行和退市制度改革的逐步推進,A股市場也越來越變成這樣一畝良田,我們可以種藍籌、種白馬、種成長,誰都不愿種地雷、種風險、種黑天鵝。
但整體來看,每年的4月中下旬,通常都是A股部分上市公司風險趨于顯性化的時間窗口。其中原因之一,就是A股公司的年報披露向來有“靚女先嫁、丑女來遲”的規律,因此4月中下旬,通常都是業績相對平平甚至虧損股披露年報的高峰期。而按照交易所規則,部分連續兩年虧損的個股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處理。
這種處理通常會導致相關公司二級市場股價的短期暴跌。
2018年4月至今,從石化油服(目前已經更名為*ST油服)和東北電氣(目前已經更名為*ST東電)兩個案例來看,盡管這些個股股價此前已經處于歷史低位,但是由于連續兩年虧損而遭遇股票簡稱的“披星戴帽”之后,還是依然遭到賣出資金的短期棒喝,使試圖博取低位反彈的投資者悉數被悶殺。
而要想避開這些地雷,一方面,關注公司年報的披露時間、提前布局出逃為第一要務;另一方面,提前獲知這些風險顯性化個股的“小伙伴”名單,也是成功躲雷的重要手段。
1、10余只股票或將在“清明后”被*ST
石化油服(600871)是今年首家被實施*ST處理的“正常公司”。根據3月28日披露的年報,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484.86億元,同比增長13.0%;但凈利潤卻虧損105.83億元,摘下A股主板市場“虧損王”的帽子(創業板這頂帽子被樂視網摘得)。
整體來看,相比2016年161億元的虧損額,石化油服是大幅度減虧的,且2018年一季度的經營情勢繼續好轉。按照通常的“價值投資”理念,公司業績在未來觸底回升是大概率事件,獲得買入資金的流入才合乎常理。但是,按照交易規則,因公司2016年、2017年已連續兩年虧損,以及2017年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A股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
這一下子喝退了所有資金的買入欲望,在賣出資金的瘋狂砸盤之下,公司股價遭遇持續打壓,3月29日和30日股價連續跌停,41億元市值在短短兩天內悲催隕落。
緊隨其后的是東北電氣。公司4月2日被實施*ST處理之后,股價也連續3天被多路資金封于跌停。雖然公司股本相對較小,但也有4億元市值煙消云散。
上市公司遭遇*ST處理,意味著市場流動性的大幅下降,這是相關公司披星戴帽之后被市場投資者用腳投票的核心原因。至少從目前來看,市場邏輯的關注點不在乎基本面的反彈甚至反轉,而是更看重短期帶來的“流動性折價”。
其實*ST油服和*ST東電兩家國企,只是今年遭遇“披星戴帽”上市公司的“排頭兵”,還有不少類似個股也將在清明節后披露年報,通常情況下,由于此類公司2016年已經虧損,2017年前三季報虧損額度也較大,在業績慣性之下,2017年全年的業績快報也已經預虧,因此,正式年報披露后進入“停牌一天-披星戴帽”流程,幾乎已經板上釘釘。
下面給出大概率連續兩年遭遇凈利潤虧損、在清明節后或將被交易所*ST處理的個股名單:
金嶺礦業、湖北宜化、雙環科技、新能泰山、智慧農業、皇臺酒業、武漢凡谷、大東南、貝因美、中國船舶、創興資源、大唐電信、哈空調、羅頓發展、安源煤業、安泰集團、廈華電子、覽海投資等。
根據記者初步統計,這些主板和中小板公司,去年的合計虧損額度高達260億元左右。
2、“周期律”與“突發壓”
按照目前公開披露的信息推論,清明節后最早遭遇類似*ST油服命運的A股公司,或許要落在金嶺礦業頭上。
金嶺礦業年報預約披露時間都是4月12日,這意味著,公司股票在下周交易三個交易日之后,或將進入“停牌一天-披星戴帽”的流程。
通常而言,業績連續虧損公司的年報披露都相對較晚,以求“緩期”與投資者見面,為什么金嶺礦業相對而言“勇于”提前曝光自身并不樂觀的業績呢?原來,雖然都屬于連續兩年凈利潤虧損,但這家公司的虧損與其他“難兄難弟”并不完全相同。
按照金嶺礦業此前公告,公司預計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9500萬元-38500萬元,但是公司2017年的主營業務利潤實際上是處于盈利狀態的。公司之所以最終錄得虧損,是因為全資子公司塔什庫爾干縣金鋼礦業擬辦理采礦許可證注銷。
e公司記者梳理發現,對于金嶺礦業而言,金鋼礦業的采礦許可證注銷來得有點“猝不及防”。出于野生動物保護和生態環境恢復等目的,金嶺礦業是在年底才接到了當地主管部門下發的公告和通知,這使其此前依靠主營業務恢復而規避被ST的努力和預期瞬間化為泡影。因為,按照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制度要求,金嶺礦業必須對金鋼礦業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損失,這會致使公司2017年度業績大概率處于虧損狀態。
可見,別人家是“最后的晚餐”,金嶺礦業卻在去年年底迎來重壓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更多的公司遭遇披星戴帽,并非來自“突發壓”,而是整個行業處于周期性的不景氣階段。
以中國船舶為例,公司預計公司2017年凈利潤虧損超過20億元,原因主要是受到海工市場低迷、船舶價格仍處低位等因素影響,公司根據手持海工和船舶產品情況,對部分建造合同計提了大額減值損失;同時本期船舶等產品完成的業務總量同比減少,導致公司營收同比有較大幅度減少。從目前公開信息來看,中國船舶大概率在4月20日迎來今年正常狀態下的最后一個交易日,而后在20日晚間披露年報,繼而停牌一天,次周二進入披星戴帽狀態。
當然也有類似獐子島一樣的“黑天鵝”飛出,導致了公司業績的瞬間坍塌。皇臺酒業就是這樣一例。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17年虧損1.2億至1.4億元,原因系經財務部牽頭對庫存商品、財務狀況進行盤點和清查,發現公司庫存成品酒出現嚴重庫虧,涉及金額約6700萬元。皇臺酒業大概率在4月26日迎來今年正常狀態下的最后一個交易日,而后當日晚間披露年報,繼而停牌一天,次日進入披星戴帽狀態。
隨著市場風格的轉變,對績差、重組等題材的炒作已經不再流行,若因連續虧損而被ST,股價或因此承壓,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應把風險放在第一位。
尤其值得提醒的是,有個別即將戴帽的公司在近來曾經遭遇資金的短期瘋狂炒作(包括中國船舶、智慧農業等多只個股)。有市場人士認為,這類個股在遭遇*ST處理后,股價遭遇短期殺跌的可能性和幅度或許也更大。
但就二級市場來說,這種短炒,是否可以定位為被套主力資金的被動自救,尚不得而知。不過,部分公司卻在高管層面試圖出手維穩股價。
以覽海投資為例,公司在12月下旬曾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上海覽海于2017年12月19日增持了公司119.72萬股,并計劃在未來12個月繼續增持金額擬不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不超過12000萬元人民幣。顯然,上海覽海是肯定得知覽海投資將可能被進行*ST處理的,但是依然愿意用真金白銀表達信心。只不過,截至目前,多筆增持并沒有阻止公司股價的跌跌不休。 想了解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