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8年以來,權重股的集體發威,造就了大盤和上證50最長連陽的記錄,尤其是大金融板塊中的銀行股,走勢幾乎是大盤的翻版,而銀行的持續助力又和管理層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就在普惠金融定向降準靴子落地后,上周五,監管層再次發聲,不但釋放了重要信號,也為一類股帶來炒作風險,本周我們首先要注意這一次管理層對市場會產生哪些影響?
1月26日偏晚時候,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相繼發聲,再度釋放監管從嚴信號。銀監會明確2018年10大重點監管舉措,將嚴查各類違規房地產融資、嚴控個人貸款違規流入股市和房市。保監會則強調,險資運用新規4月施行,加強去嵌套、去杠桿和去通道工作。證監會宣布將對9家機構采取相關措施,2018年將全面從嚴監管。
在記者會上,證監會還重點提到:根據市場監控系統報告,近期,部分板塊、一些個股異常交易特征明顯,股價呈現快速上漲態勢,涉嫌存在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可能積聚市場風險。對此,證監會稽查部門高度重視,已經密切關注借勢炒作高價股、概念股、熱點股等突出問題,對于存在涉嫌操縱市場行為的,執法部門將堅決出“重拳”打擊。
隨著指數的水漲船高,市場人氣再度活躍,這其中一些去年底開始沉寂的妖股、瘋牛開始抬頭,在這些個股被瘋狂炒作的背后,暗藏的是越來越突出的市場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周初的市場非常有可能繼續“降溫”,同時那些前期已經大幅上漲,聚集超多人氣的高價股、次新股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牽連。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小牛有些多慮了,高位股風險較大,我們不會追的”,現在的市場早已瘋狂,連續跌停板的樂視都有人敢往里殺,追個漲停板那還不是小兒科。
不過,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監管層的這次發聲就是要打擊市場,從另一個角度看,也釋放了積極的信號。
增量資金入市,業績仍是關注點
上文我們聊了對股市有直接影響的證監會發聲,下面我們要說的積極信號來自銀監會,從上周末銀監會表示,要嚴控杠桿率,嚴打非法融資,遏制地產泡沫,這三點重點打擊的都是炒作地產的巨量資金,今年銀行監管釋放的信號,將引導大批量炒房熱錢從地產市場出逃,轉而投資其他品種,我們從近期公募基金發現狀況就能一見端倪。
今年以來截至1月26日,新成立的公募基金總份額達到988.06億,環比增加10%,是2017年4月以來的新高。
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計份額339.33億份,占1月新基金發行量的68.69%,這一數據創2016年5月以來的新高。
公募基金熱銷的同時,私募基金也出現發行高峰。
Wind數據顯示,2017年12月,私募基金產品成立數量達369只,發行規模277.15億,平均發行規模2.33億,均創2017年4月份以來新高。
其中,股票型基金發行表現最為搶眼。數據顯示,2017年12月發行的私募基金中,股票型基金發行數量282只,平均發行規模3.26億,創2017年2月份以來新高。
不僅如此,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2017年12月私募發行規模居前的基金中,幾乎均為股票型基金,而此前月份多為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組成。
值得注意的是,從發行數量占比來看,截至1月17日,2018年1月份股票型基金發行數量占比達77.59%,創2017年1月份以來新高。
據研報統計測算,2018年公募、私募基金有望為A股帶來逾2000億資金。
與此同時,北上資金也在持續涌入A股市場,自從去年以來,白馬藍籌的估值不斷修復,業績增長穩定,估值較低的優質個股成為外資持續加碼的布局重點,2018年個股業績將成為左右股價的關鍵一環。
在大盤藍籌越走越強之后,創業板上周大漲5.13%,創近一年多以來最大單周漲幅,在大盤藍籌估值較高的狀態下,創業板藍籌股已經迎來表現的最佳機會。
創業板總市值排名前二十的個股中,除了樂視網,剩余19只個股上周有17只錄得上漲;剔除上市未滿一年的次新股后,上周創業板個股漲幅超過10%的有36家,其中市值過百億的就有15家,占比逾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