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間開盤,昨日集體強勢的次新股開始分化,人氣個股貴州燃氣收獲六連板,較大的刺激了市場人氣,隨后在期貨的帶動下,有色板塊也開始回暖,隨后指數繼續橫盤震蕩,早盤有色板塊拉升之后,黑色系隨之而動,煤炭、鋼鐵板塊逐漸走強,而上證50則在權重板塊的拖累下領跌,盤面上看,成交量沒有明顯放大的情況下,熱點的持續性還是一般,資金輪動較快,臨近午間收盤,指數弱勢震蕩。
從盤面上看,高送轉、可燃冰、有色居板塊漲幅榜前列,機場航運、農機、共享單車居板塊跌幅榜前列。
目前距2018年已沒有幾天,機構抱團局面暫時維持,但其實也達到了某種極限。一些機構也許還能增倉,但我覺得整體增倉余地已較為有限。此外,主力之間也不是鐵板一塊,也許這頭有人增倉,那頭就會有人提前獲利了結。
2017年以來,大藍籌已經積累了比較大的漲幅,眼下機構需考慮一個問題:到底是進一步推升這些品種,還是改做二線藍籌或其他品種?我相信所有機構都會考慮這件事。
按照一般心理推斷,那些排名中等的基金,近階段來說,他們更有可能提前行動,為2018年預作布局。與此同時,排名在兩頭的基金或其他機構會有更強的在年末做市值的動機,排名中間的機構這種動機相對要弱得多。
上周我主要提示投資者可持有一些機構抱團重倉的品種,以此來避開部分小票的無量空跌。但本周連續兩天我開始提示超跌股與次新股方面的機會,因形勢可能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最近這段日子,許多機構以及專家大力倡導“以大為美”。其中的道理我也認可,但我深知:每當出現這種集體一致的發聲時,市場往往就會出些“意外”。次新股多數估值雖然仍偏高,可部分次新股的市盈率已不到30倍,這已與部分藍籌相當了。
對于眼下的超跌反彈,我認為投資者可順其自然,不宜去追漲。假如此類品種過分拉升,則應注意逢高減持,然后等待下次機會。我相信未來幾周大盤震蕩幾率可能不小,應有相當多的低吸機會。
投資者就算目標暫時是小盤股、超跌股、次新股,也應注意個股的“相對價值”,最好不要炒無任何個性的股票。再具體些,選此類股時,一方面得看行業,另一方面得看公司的業績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