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兩市小幅低開,隨后全天都處于震蕩下跌,盤中未見絲毫的反彈。
最終,滬指下跌0.94%,報收3322點;深成指下跌1.92%,創業板下跌1.22%。
從盤面上看,兩市僅雄安等幾個板塊上漲;芯片、5G、OLED、次新股、鋰電池等板塊跌幅居前。藍籌白馬股持續殺跌,中興通訊、京東方A、比亞迪等個股領跌。
從技術面來看,即創業板跌破趨勢后,滬指、深成指今日也已跌破趨勢,從尾盤的表現來看,出現了不少技術止損盤加速了下跌,基金、私募應該有再度減倉。
創業板盤中一度走強翻紅,尾盤受到滬指下跌的影響,同樣下跌翻綠。5G、芯片出現了跌停潮。
東財調查結果顯示,有58.7%的網友滿倉追高被套;18.7%的網友表示自己目前處于半倉;僅22.6%的網友空倉等待大底出現。
今年上半年最具賺錢效應的不是雄安,也不是混改,而是次新股,可以說6月份之前的次新股,只要符合三低(低價、低市值、低流通), 最少也是30%以上、甚至翻倍的利潤。
關于4月中旬股災前,有沒有提示次新風險,不做說明,鐵粉肯定知道。但監管之后,強調不要再碰次新,包括下半年中,也沒有提過一次買次新的觀點。
之后虧損最嚴重的不是在白馬股,成長股上,而是買了在高位的次新股。白馬股一輪下跌還有可能新高,但高位次新股,新低之后還有新低,特別是績差次新,必須遠離!
以前的大家虧損過嗎?肯定虧損過,包括2015年,但是之前的虧損都是無意義的,因為你沒有得到經驗、更沒有得到成長。起碼這里,你能夠明白市場的邏輯是什么,行情發展在哪個階段,大方向上如何把握,或許你還不能讀者規避下跌,但至少你知道本輪下跌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所謂的美聯儲加息。
所以,為何受傷的總是散戶?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一根大陽線改三觀,一根大陰改信仰,完全沒有自己的邏輯。
目前的操作,延續上周的觀點,君子不立危墻之下,2-3成倉,等1250的大底,有低吸的沒關系,只要倉位沒過5成,就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