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板塊精選】
【北斗導航】北斗三號衛星發射倒計時 全球組網開啟產業黃金機遇期
《中國科學報》11月2日報道,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11月初將實施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的首次發射。綜合媒體報道,執行北斗三號工程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3號、6號和7號測量船目前已到達預定海域,由此預計發射最快于本周內進行。隨著北斗三號首次發射完成,北斗全球系統建設將全面啟動,2018年預計發射18顆衛星,2020年完成35顆衛星全球組網。業內認為,北斗全球組網將提升中國國家戰略安全至新的高度。同時,“一帶一路”和軍民融合戰略,以及5G、物聯網催生的巨量定位需求,均推動北斗產業進入黃金機遇期。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已突破2000億元,北斗貢獻率超過70%,預計2020年產業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其中北斗市場規模約2400-3200億元,發展潛力巨大。A股中,北斗星通(002151)通過引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作為第二大股東,躋身北斗芯片領域“國家隊”。今年5月,公司發布國內首顆28納米北斗芯片,是支持全球信號的最小北斗芯片;華測導航(300627)是國內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產業龍頭企業之一,核心產品GNSS接收機廣泛應用于測繪、國土資源、電力等多領域。
【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數字化經濟戰略聯盟成立 相關公司受關注
據媒體報道,11月2日,由浪潮發起,聯合思科、IBM、迪堡多富、愛立信共同成立的“一帶一路”數字化經濟戰略聯盟正式成立。聯盟將整合成員企業全球一流的IT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等3家國家級金融機構一起,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息化建設提供“數據中心+云服務”、智慧金融、智慧城市等領域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和金融資金支持,加快數字絲綢之路建設。近年來,中國信息化建設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果,中國目前已是全球領先的數字技術投資與應用大國,孕育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獨角獸”公司。數字化轉型已對中國的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對全球數字化格局的影響也與日俱增。隨著數字全球化進程逐步展開,中國正在通過并購、投資、新商業模式輸出及技術合作等方式,成長為引領全球數字化發展的力量。作為中國信息化建設的主力軍,浪潮集團有望成為“一帶一路”信息化建設的最佳實踐者。浪潮信息(000977)是國內服務器龍頭,市場占有率第一。浪潮軟件(600756)是國內領先的行業IT解決方案提供商。
【快遞包裝】十部門齊推快遞綠色包裝 2020年應用比例過半
國家郵政局、發改委、科技部等十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在重點任務方面,將推動出臺《快遞暫行條例》,明確鼓勵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計劃到2020年,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提高到50%,基本淘汰重金屬等特殊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基本建成專門的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
點評:隨著電子商務和快遞行業高速增長,快遞包裝廢棄物中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編織袋、膠帶對環境造成了很大威脅,亟待出臺系統性政策,對各市場主體形成有效約束。A股公司中,金發科技(600143)在半年報中表示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有望在未來實現持續增長,公司已參與阿里巴巴的綠動計劃和京東的清流計劃;皖維高新(600063)主營的聚乙烯醇(PVA)具備高分子材料中少有的可降解特性,廣泛應用在粘合劑、紡織漿料等領域。
【AI嵌入式技術】AI成智能終端發展突破口 嵌入式技術優勢凸顯
據公司官網顯示,中科創達嵌入式人工智能技術論壇將于11月3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公司將邀請清華大學、嵌入式視覺聯盟、高通、Arm、英特爾、百度、寒武紀等資深學者與技術專家,探討嵌入式人工智能的技術趨勢與商業應用。9月,華為在柏林消費電子展上發布了全球首款移動端AI芯片麒麟970,標志著嵌入式AI時代的到來。此外,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喬躍山日前表示,我國智能終端產業的發展要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布局人工智能。
點評:機構指出,當前AI計算主要在云端數據中心進行,非常依賴網絡,且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私密性不能得到保證。嵌入式人工智能在本地計算,不聯網的情況下就可以做到實時的環境感知、人機交互、決策控制,是解決移動終端智能的技術路徑。中科創達(300496)致力于AI智能終端應用研發;全志科技(300458)在嵌入式AI方面有較強優勢;富瀚微(300613)已有內嵌海康威視AI技術的IPC芯片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