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操盤策略建議
【盤面回顧】
周五漲停家數較上一交易日大幅增加,兩市共62家漲停;跌停1家。成交量方面,滬市成交1811億元,深市成交2775億元,兩市總成交額約為4586億元,較上一交易日縮量231億。盤面上環保工程、高送轉、次新股等板塊漲幅居前;次新股、無人駕駛、二維碼識別等板塊跌幅居前。
【操作建議】
追漲挨打的概率很高,高位股風險凸顯后有資金意圖攻擊低位超跌股,殊不知超跌股拉起來容易然一旦沒頂住的話回落起來更快。很多個股早盤拉起來容易被砸,資金就選擇了尾盤進行偷襲,每天的行情基本上就是開盤后收盤前那會才有點激情和亮點。大盤就不用多說了,每天都好像有無形的手刻意控制著讓它不漲也不跌一樣,隨著深市尤其是創業板連續走弱后市場做多氛圍在下降,接下來估計還會是指數維穩 而個股難做的雞肋行情,短線就控制倉位謹慎參與為好,偶爾才出手撈一把就跑。
二、隔夜資訊精選
【新股申購】
無。
【晚間消息精選】
1、證監會核發9家企業IPO批文 籌資總金額不超過49億元
證監會核發9家企業IPO批文,上交所主板:山東東宏管業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豪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璞泰來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振江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創業板:江蘇華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達維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國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長盛滑動軸承股份有限公司。本次江蘇華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將直接定價發行。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滬深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并陸續刊登招股文件。上述企業籌資總額不超過49億元。
2、香港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落實大灣區規劃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國務院將頒布《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特區政府會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積極跟進和落實相關工作。他表示,辦公室專責協調相關中央部委及廣東省和澳門政府、香港政府相關政策局和部門,并會主動聯系商會、專業團體和持份者,統籌落實《規劃》工作。
3、中國9月M2貨幣供應同比 9.2% M2增速八個月來首次反彈
中國9月M2貨幣供應同比 9.2%,預期 8.9%,前值 8.9%。中國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 12700億,預期 12000億,前值 10900億。中國9月社會融資規模 18200億,預期 15727億,前值 14800億。
4、雄安新區與百度座談:未來以智能公共交通為主、無人駕駛為輔
5、中國城市群發展高端論壇專題研討會聚焦東北振興
6、重慶:8395款新能源汽車可免繳路橋通行年費
7、山西新增加退出525萬噸煤炭產能
8、重點領域國企改革名單待發 下一輪在能源行業等推開
【題材消息前瞻】
【芯片】第五代企業級以太網應用芯片發布 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護航
近日,全球領先的以太網交換核心芯片和白牌解決方案供應商盛科網絡正式發布面向企業級安全和融合應用的第五代核心芯片DUET2(CTC7148)。該芯片支持高達640Gbps的交換帶寬,完成了盛科在萬兆芯片上的戰略布局。新芯片主打面向企業級應用的三大融合:即“速率融合”,“應用融合”及“安全融合”,同時延續并增強了其高性價比和低功耗的優勢。
點評:促進制造業提質升級要依靠創新發展,要依托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平臺,通過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促進企業研發、生產、經營模式變革。工業互聯網能為智能制造提供不可或缺的網絡連接,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據GE公司預測,到2030年,工業互聯網將為全球GDP帶來15萬億美元的貢獻。而芯片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新一代芯片主打速度和安全,將助推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并為其保健護航。
振華科技(000733)控股股東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也是盛科網絡的大股東。振華科技在互動平臺表示,“會積極爭取”收購盛科網絡。
東土科技(300353)主營工業級網絡產品。公司通過不斷的收購整合完善產業鏈布局,已成為我國工業控制網絡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智慧醫院】阿里打造示范型“智慧醫院” 科技巨頭爭相布局智慧醫療
在剛剛結束的杭州-云棲大會上,由阿里健康牽頭,阿里巴巴正式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智慧醫院”新樣板。合作協議顯示,阿里巴巴和新華醫院將致力于搭建醫院混合云平臺、云兒科醫聯體平臺,開發醫生智能培訓系統、醫學科研數據平臺,實現院內就診全流程移動支付等,從而打造出一個示范型的“智慧醫院”。當天,阿里健康也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和分別簽約,加速智慧醫療落地。
點評:近年來隨著醫療數據的不斷增加,云計算、大數據等計算能力的突飛猛進,人工智能形成的場景越來越多,智慧醫療行業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風口,其中阿里、騰訊、百度在內的BAT三大巨頭也都在互聯網醫療的領域不斷探索。據Trend 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測算,2016-2018年全球智慧醫療服務支出年復合增長率約60%,至2018年全球智慧醫療服務支出,有望達29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