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黃金周來臨,大家對于假期是否持股過節的討論就開始升溫,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走勢。最近一段時間滬指高位震蕩整理,那么目前市場參與者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目前,市場主流機構大都看好節后行情。但私募基金投資者卻存在一定分歧。
機構普遍看好節后市場
盡管滬指在3350點附近已持續橫盤了近一個月,其間市場缺乏明顯的進攻主線,但從目前主流研究機構的最新觀點來看,國慶長假后甚至四季度市場維持震蕩上行仍是主流預期。
一方面,機構的樂觀態度來自于歷史數據的支持。海通證券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在2005年至2016年的12年間,上證指數、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指數在國慶節前一周的上漲概率分別為58%、58%、58%和43%,漲幅中位數分別為0.94%、1.10%、0.60%和-0.22%,上漲概率和漲幅并不明顯。
但在國慶節后一周的交易日內,上述主要股指上漲概率明顯提升,分別為75%、75%、83%和86%,同時對應的漲幅中位數也分別擴大至2.43%、2.30%、1.44%和2.06%。
另一方面,增量資金可期也成為機構看多后市的一個重要因素。短期來看,市場兩融余額經過持續攀升后,已再度逼近一萬億元整數關,市場日均成交量也趨于活躍。中長期來看,機構認為,隨著企業盈利與市場重心逐步提升,來自銀行的資金也可能成為增量資金的重要來源。
安信證券策略團隊判斷,隨著國慶長假臨近,投資者觀望情緒有所上升,短期不會有顯著增量資金涌入。但從銀行委外資金監管導致其上半年資產配置工作延后的角度來看,未來一個月,市場有可能迎來銀行的增量資金。同時其預計,10月市場內機構大額拋盤數量有限,且資金面將維持寬裕格局,市場很可能將在10月迎來上漲行情。
私募基金朱雀投資認為,近期股市沒有大幅下跌的理由,但具備技術性調整的條件。中期來看,重點要判斷經濟是否會超預期下行,以及四季度是否會疊加金融去杠桿,若上述情況未發生,則市場將維持上行。
私募偏謹慎
長假前夕,券商營業部客戶資金規模的變化情況,也是反映投資者對后市預期的重要風向標。上證報記者從采訪中獲悉,相比去年國慶節前夕整體偏謹慎的情況,今年投資者普遍分歧較大,并沒有形成一致的方向性預期。
滬上一家大型營業部的總經理稱,近日股指出現沖高回落后,的確出現了客戶保證金凈流出的情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活躍資金短期為了規避回調風險及假期黑天鵝事件而進行減倉操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季末效應及長假因素所致。
“近期減倉的主要是一些私募機構和個人大戶,他們的操作風格歷來比較靈活,短期內進出的頻次也比較高。”該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同時,他表示,平均每個季末該營業部總體資金凈流出超過10億元,主要流向銀行的短期理財產品。相比一些銀行專門推出的節日專屬產品,券商目前主推的年化收益率約4%的固收類理財產品的競爭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