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大盤小幅調整,但漲停股數達30家,而且漲幅居前的個股仍然以重組、高送轉、定增等等資本運作類型為多,預示A股特殊主力——產業資本進入活躍季。并且,該主力上月大動作不斷,無疑對后市有積極影響。
據最新消息,產業資本最近動向有兩方面:一是3月份產業資本大幅增持銀行、地產板塊個股,且這一勢頭延續至4月;二是3月大宗交易溢價成交為12.66%,比上月上升。兩大動作既反映產業資本對后市走勢樂觀,也對后續A股走勢構成一定支撐。同時回顧歷史,自2005年后,產業資本出現多次較大規模增持潮:如2008年9月、2011年11月、2012年12月、2013年4月,隨后指數均表現不俗。近月“增持潮”再現,十余家獲得超1億元的暴力增持,股指也以上漲相呼應。
盤面上,除了前期被大股東大舉增持的萬科、陽光城、華夏銀行等大幅上漲外,近日產業資本運作股持續占據漲幅榜前列,如今日的新世紀、依米康(重組)、康達新材(高送轉)、準油股份(定增),等等。產業資本運作活躍,即使指數未能再次實現歷史類似漲幅,但至少為個股的結構性行情提供有力支撐。
我們廣州萬隆認為,當前既有IPO將重啟、經濟壓力大等利空;但又有高層持續釋放對沖性利好(如優先股、滬港通等)護盤,股指有望保持相對強勢。與此同時,國務院力挺市場化的并購重組改革、重組分道制實施、IPO排隊企業尋求“捷徑”上市,等等。各種高層級因素合力,促使產業資本的運作動機趨于強烈,或來者不善、甚至掀起資本運作大潮。
因此,在復雜的盤面背后,產業資本運作主線是值得投資者跟隨挖掘的高確定性方向!具體來看,一是市場化并購重組概念,這不僅獲得國務院出面推動,還具備化解IPO堰塞湖、激活市場存量資金的深意,炒作或貫穿全年;二是如地產、銀行等部分超跌藍籌,以及部分利好反應未充分的低價轉型產業題材,其中有產業資本主力關照的個股,后市將大概率跑贏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