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公布的經濟數據再次驗證了經濟企穩回升的現狀。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8%,比上季度回升0.3個百分點,而與去年四季度經濟回升不同的是,今年三季度經濟的回升更多并不來自于外部以及政策的刺激,而是來自經濟內生力量的逐漸修復。
與去年四季度不同的是,目前占投資比例大約30%的制造業投資增速已逐漸企穩,如1-9月制造業投資增長18.5%,比1-6月提高1.4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速企穩的因素包括:受益于前期下游基建、房地產(行情 專區)及出口部門的持續拉動,制造業投資增速已逐漸走出低谷;自2011年6月開始算起,本輪制造業投資增速從高點下滑時間達到20個月,已超過上一輪周期15個月的水平后,制造業的產能投放壓力開始減輕。
今年以來一系列改革措施所產生的增長紅利初現。如伴隨著中央向地方簡政放權措施的實施以及鼓勵民間投資措施的逐漸見效,民間投資的活力有恢復的跡象,過去持續回落的民間投資增速7,8,9三個月的增速都維持在23.3%的水平。
更重要的還在于,中央并沒有因為三季度經濟的回升而收緊政策,這表明中央仍期望提振各界對于經濟增長的預期,可以預期,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政府將出臺更多放權讓利的措施,并在更多壟斷或管制領域,如土地、金融、石油(行情 專區)、電力(行情 專區)加快推行市場化改革的措施,人們的經濟增長信心還會進一步增強,民間投資的活力還有望進一步釋放,一些部門的投資增長也將因此會更多注入活力。
因此,有理由對于今年三季度后的經濟增速報以更為樂觀的預期,雖然四季度受制于去年同期的高增長基數會有所回落,但是受益于改革帶來的增長紅利釋放,明年經濟平穩增長可期,這也將有利于市場信心的走強。
另一方面,當前市場流動性的充裕也使得做多資金增多。近期,由于美國QE退出低于預期,海外資金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加快,如人民幣近期升值也明顯加快,屢次創出匯改以來新高,可以預料,自9月外匯占款明顯反彈后,10月外匯占款將會繼續增加。而由于國內市場藍籌股的低估,海外資金對于A股市場的投資意愿也在增大,剛剛過去的9月份,QFII頻繁出現在大宗交易平臺上。數據顯示,今年9月,QFII席位現身大宗交易平臺多達80次,共耗資34.2億元攬入2.4億股藍籌股。
更重要的是,短期資金面不會受到IPO開閘的沖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18日表示,新股發行要在改革意見正式發布實施后才能啟動,考慮到目前改革意見正在制定,發布尚需時日,IPO短期也將無望開閘。這都為市場投資做多提供了信心,短期市場也將反復活躍,震蕩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