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A股在謹慎中演繹結構潮:國務院決定推動上海自貿區建設的政策利好刺激自貿概念集體飚升,與此同時,互聯網、文化傳媒(行情 專區)的板塊行情得以延續。在即將到來的9月,我們認為市場重心仍在結構及個股上;而六方面的因素將決定9月的最終表現。
宏觀經濟指標好于預期,成為近期市場表現總體穩定的基礎。8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上升2.4個百分點至50.1%,重返榮枯臨界值50%上方。與此同時,其他數據也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宏觀經濟繼續企穩的特征。8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7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0032.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1%。其中,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19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6%,增速比6月份環比提高5.3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電力(行情 專區)、計算機通信、汽車(行情 專區)設備制造等利潤有所增加,石油(行情 專區)加工、煉焦和核燃料等行業月同比減虧,這四個行業拉動主業利潤增長10.5個百點,其余37個行業主營活動利潤合計減少293.7億元,將該指標增速向下拉動8.7個百分點。在經歷了前兩個季度的下滑后,三季度經濟正迎來企穩回升。
微觀層面的數據同樣印證這一觀點。截至8月30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上半年基本披露完畢,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2.51%,與一季度10.31%的增幅相比,二季度業績筑底的態勢初步顯現。這一態勢在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公司的表現上更為明顯。截至8月底,355家創業板公司已全部公布2013年中期報告,共有188家創業板公司利潤總額實現同比增長,167家利潤總額同比出現下跌。創業板公司上半年營業總收入共計1020.5億元,同比增長20.67%;累計實現凈利潤共計122.2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7%。凈利潤同比指標雖不甚樂觀,但二季度創業板公司實現凈利潤72.86億元,相比一季度的49.42億元凈利潤,環比大幅增長47.41%。其中環保、傳媒、電子、信息等行業依然處于快速發展期,高成長股受到市場資金的持續追捧,也成為帶動創業板指數屢創新高的主要因素。
站穩9月,我們認為市場仍可能會在整體謹慎中繼續演繹結構及個股行情。風險在于,一是總量方面,經濟增速能否繼續企穩,是決定市場方向的關鍵;二是結構方面,周期股的表現取決于宏觀經濟數據,而創業板未來的分化將不可避免。8月末,創業板指累計漲幅超過70%,其中超過350只個股平均漲幅在50%以上,超過50只個股翻番,其在持續漲升之后估值水平也在大幅抬高。當前創業板指數的動態市盈率已接近50倍,雖較歷史最高值78倍仍有一定距離,但相對于滬深300約9倍的水平,其溢價率已超過了400%。預計未來市場將逐漸進入去偽存真的階段,行業發展較快且資產優質個股仍有脫穎而出空間,但缺乏高增長及基本面支撐的股票將會被淘汰。
除此之外,9月還有六大關注點需觀察。一是9月初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能否進一步指明經濟的前景,若數據指標繼續轉好,則對市場的支撐作用將有所增強。二是11月份將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期間圍繞政治經濟改革的動向,將不時給市場帶來影響。三是IP0重啟的時間表雖一再推后,但仍對市場帶來無形的壓力。四是貨幣政策方面的動向,今年的政策取向一直是“中性偏緊”,6月份的“錢荒”仍令市場心有余悸,而9月份正處于三季度末,在金融機構于季末集中結賬過程之中,貨幣政策能否與之互動,將是決定市場短期流動性的關鍵。五是外圍因素對A股市場的傳導作用。六是高層的改革動態,預計9月仍是主題投資的主戰場。
就市場熱點而言,鐵路、城鎮基礎設施、環保節能等行業在內的基礎設施投資,以及互聯網、健康醫療、消費促進等方面的扶持性政策仍可預期,這些政策措施也將繼續為二級市場提供熱點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