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6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升543個基點,報6.8090,創去年11月中旬以來的新高。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漲近300點,一度升至6.7921,逼近6.79關口,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收復6.74關口,最高升至6.7352,刷新去年10月以來新高。
瑞銀上調了人民幣預期,稱人民幣今年年底前不會破7;2018年年底前不會破7.1,此前預期為7.3。
市場人士表示,離岸市場流動性緊張、央行穩定匯率預期意圖明顯,是此次兩岸人民幣匯率大漲的主要原因。
市場多解讀為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減弱了市場非理性貶值預期。人民幣對美元走出窄幅震蕩區間實現明顯升值,預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進入雙向波動階段。
人民幣大漲背后五大推手
據Wind資訊報道,按常理,當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后,人民幣匯率應該出現新一輪重挫,但卻出現了令人嘖嘖稱奇的“逆市走強”,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趨勢呢?
首先,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國內多個部門輪番對此事進行駁斥。在此期間,市場認為中國國家隊開始進入匯市和股市。這幾天股匯兩市出現強勢反彈,也就是這個原因。人民幣即期、離岸匯率雙雙走強,而A股指數又重新站上了3100點大關。
其次,人民幣出現補漲行情。自今年初以來,美元指數持續下跌,而以歐元為代表的“非美貨幣”匯率卻普遍出現大幅度上漲。甚至連韓元、臺幣、泰銖等一些新興經濟體都相較于美元出現了5%左右的匯率上漲,而人民幣卻遲遲沒有發動。
再次,央行完善匯率機制減少市場波動帶來沖擊。5月26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稱,近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考慮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考慮是:
隨著匯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近年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不斷完善。
申萬宏源券分析師孟祥娟、秦泰分析稱,近期在岸中間價持續走強,即與央行調整報價機制,弱化前日收盤價的影響有關,其目的即是在美元走弱時期促使中間價走強。值得一提的是,26日下午,就在外匯交易中心的聲明發布后不久,離岸人民幣繼續震蕩拉升,隨后漲幅迅速擴大,當天晚上升破6.83和6.82關口。
第四,中國經濟當前各項經濟指數還算不錯,但是人民幣匯率上漲的幅度卻十分有限,再加上近期“一行三會”在降杠桿,控風險,這就使得人民幣自身有“擇機補漲”的要求。
周三最新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2,同上月持平,預期51,連續10個月在榮枯線上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繼4月份回落后,5月份PMI指數持平,且連續10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表明經濟增長走穩態勢進一步明確。
最后,香港市場上人民幣隔夜Hibor利率向空頭釋放“信號”。周三,隔夜HIBOR漲1573個基點至21.07933%,為1月6日以來新高。
要知道,在今年一月初狙擊人民幣空頭時,香港市場上人民幣隔夜Hibor利率最高時曾飆漲至96.629%(年利率)的歷史新高。這直接導致了人民幣空頭在人民幣CNH匯價急漲時的大規?!安忍ぁ薄?/p>
因此市場猜測,這一次,央行想維護人民幣匯率強勢地位的意圖很明顯,并且也在試圖警告人民幣沽空勢力接下去的不要“輕舉妄動”。
不過,市場總是少不了不一樣的聲音。華創債券團隊就認為,目前人民幣似乎沒有升值的基礎。從離岸市場看,CNH升值的同時伴隨著的是離岸拆借市場的利率飆升,這種以犧牲利率而換來的人民幣升值,恐怕也難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