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投資者高度關注滬深港通北上資金動態。數據顯示,6月以來滬深港通合計凈買入221.2億元,其中6月21日A股被納入MSCI之后,短短8個交易日,滬深港通合計凈買入額為86.64億元,占當月合計凈買入額度的近40%。A股“入摩”后國際化已成定局,互聯互通機制下,北上資金配置比例增加,A股原有的“游戲規則”正在發生改變。
北上資金熱情較高
A股被納入MSCI之后,滬深港通北上資金的熱情仍然較高。也就是6月21日至30日,滬股通資金就凈買入了32.39億元,占6月全月總金額64.70億元的50%,深股通同期凈買入了54.25億元,占6月合計凈買入額156.50億元的34.66%。由此可見,在A股被納入MSCI之后,北上資金的熱情進一步激發,特別是之前滯漲較為明顯的滬市。
實際上,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對滬市的熱情明顯低于深市。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滬股通凈買入251.89億元,深股通資金凈買入713.02億元。
不過短線北上資金出現一定的獲利回吐。6月30日,滬股通凈賣出10.31億元,深股通凈賣出1.51億元,由此上周合計,滬股通的凈買入額降低到19.29億元,低于深市的22.69億元。
從個股成交來看,近7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凈買入額最高的是海康威視,達到27.13億元,遙遙領先,方正證券、伊利股份位居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獲得9.74億元和5.44億元的凈買入額。相對而言,中信證券、格力電器、海螺水泥的凈賣出額位居前三位,分別為8.25億元、5.18億元和5.12億元。
回顧A股走勢,在互聯互通機制下,北上資金風格影響深重。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指出,今年上半年外資作為唯一確定的增量資金,引領A股逐步轉向關注基本面研究、行業龍頭公司等,白馬龍頭的價值重估成為今年A股的焦點之一。
通過對北上資金每日買入十大活躍個股進行統計,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指出,今年以來買入金額前十大個股占總金額的82%,其中有9只為“漂亮50”個股,占總金額的71%。去年以來A股“漂亮50”的崛起,滬深股通北上資金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杰指出,增量外資有特定的風格偏好,按照滬深股通資金的經驗,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對A股藍籌白馬股的市場表現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引導藍籌白馬股估值與國際接軌。而以往備受市場追捧的高估值、中小市值股、題材股則被拋棄,原有的高估值溢價逐漸收斂,也體現出與國際接軌的特征。
A股游戲規則漸變
長期影響方面,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杰指出,A股開放造成的最直接影響為外資參與資金規模的擴容。臺股納入MSCI指數后,外資持股市值占比提升了近20%,交易額占比上升了近30%。可以預期的是,未來會有更多的北上資金,對A股原有的投資生態造成顯著影響。從近期路演反饋的情況來看,有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關心北上資金的投資風格和交易模式,跟去年下半年的險資類似,今年以來的外資成為了當前存量博弈市場中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增量”邊際力量。
王德倫認為,A股加入MSCI指數更加堅定了外資資金對中國核心資產的配置,當前全球資金對中國市場的配置遠未達到均衡。隨著更多海外投資者加入到A股投資中,中期藍籌股的價值重估趨勢不容小覷。長期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大勢所趨,將逐步改變A股投資格局。
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指出,A股成功納入MSCI增強“以龍為首”行情的持續性,建議關注北向資金持續加倉個股的投資機會。
對于近期中盤股表現較強、龍馬行情短線回吐的情況,王德倫認為,中盤股有可能在大盤藍籌股和白馬股的帶動下出現補漲,熱點可能出現擴散,但即使二線藍籌股出現補漲,其漲幅和賺錢效應均將會弱于一線藍籌股、白馬股。這一輪藍籌股的上漲,一個重要邏輯是行業集中化下龍頭股盈利能力的提升。無論從企業盈利還是股價來看,一線龍頭都將強者恒強,短期滯漲難改其長期趨勢。因此,雖然隨著熱點擴散,二線白馬股有可能出現補漲,但首推依然是一線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