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7月第一個交易周,市場所處的內外圍環境均較為平穩,資金對流動性緊張擔憂也有所緩解,短線指數有望繼續向上挑戰缺口壓制,但量能能否有效釋放將決定突破的有效性。
回顧上周市場表現,從周初地產股的快速拉抬,到煤炭、有色盡數的活躍,以及后續餐飲旅游等二、三線品種的走強,資金關注重點基本圍繞著利好以及白馬藍籌這兩條主線展開。而鋰電池、特斯拉等題材股雖一度有所表現,但持續性較為欠缺且熱點范圍難以有效鋪開,可見現階段資金對中小創品種的參與仍多以短線炒作為主。誠然,在我國宏觀經濟再度回穩、大宗商品價格走強等因素提振下,強周期品種確實存在活躍的要求。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上周的反彈過程中,個股分化特征始終未能得到明顯改善,熱點的加速輪動和量能未能有效跟進,也表明目前場外增量資金馳援意愿有限,場內資金持股意愿不足,這加大了做多合力聚集和發力的難度,不利于指數趨勢性行情的展開。同時,在增量資金有限的背景下,權重藍籌的走強難免會對其他品種形成資金擠出效應,導致市場賺錢效應不足。加之部分白馬股已積累了較高漲幅,其后續獲利回吐的過程無疑也將加劇指數的波動。
結合技術走勢觀察,滬指周初站上半年線后隨即展開強勢整理,日線級別均線系統已有多頭排列跡象,加之指數尾盤小幅放量上揚,30分鐘等小級別分時圖技術形態偏強,短線市場存在挑戰上檔缺口的要求。不過美中不足的是,指數運行中兩市量能持續呈現萎縮態勢,量價背離的不時出現,給指數反彈的持續性留下了隱患。本周指數能否有效回補上檔缺口,仍需要量能的快速釋放予以確認。因此在后續操作上,投資者還需警惕指數沖高回落的風險,可逢低關注國改、高端制造等領域中的低估值優質股以及成長性確定的新興產業品種,但對于高漲幅、高估值個股還需保持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