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了一個月內(6月23日至7月22日)將解禁的定增股,并對比增發價格和后復權價,計算其解禁收益。
在統計過程中,剔除了受限期為3年的、定增對象為實際控制人或其一致行動人的個股。共有40只限售期為一年的解禁股入圍。
此外,在計算解禁收益時,如果同一只股票在一個月內有多次解禁,則計算解禁收益較高的一次。
6股解禁收益率高
且機構投資者集中
40只限售期為一年的解禁股中,以昨日收盤價計算,10只解禁收益率將超過15%,分別是珈偉股份、山鷹紙業、江粉磁材、皖江物流、北特科技和瑞和股份。這些解禁的股東均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北特科技被匯添富基金等7家不同的機構持有;山鷹紙業被中信證券等5家機構持有。
此外,珈偉股份、皖江物流和瑞和股份為超過3家機構股東持有。江粉磁材因重大資產重組從2月27日停牌,其6月26日將解禁的這批股票為多家銀行和基金所設立的資產管理計劃所持有。
2股曾在解禁后
遭機構拋售
在上述預期解禁收益率高的個股中,山鷹紙業和江粉磁材都曾在解禁之后被機構拋售。
江粉磁材于2015年9月15日向海通證券等8家機構以約6元的價格定向增發合計超過6700萬股。一年后這批股票解禁時,江粉磁材遭兩家機構專用席以大宗交易的形式,以9.7元的價格分別賣出691萬股和700萬股。
山鷹紙業于2013年以1.68元的價格向民生加銀基金增發約2.9億股。2014年在這些股票解禁的兩周后,民生加銀基金管理公司分別以2.81元和2.91元的均價賣出1億股和約236萬股。
粗略計算這幾筆機構交易,如果用增發價格和成交均價來計算收益率,那么機構股東分別在江粉磁材和山鷹紙業獲得超過60%的收益。
需要說明的是,解禁收益率高的個股到期并不意味著機構會減持。但以史為鑒,解禁收益高的個股遭拋售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市盈率較高的股票遭股東拋售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大。具體來看,海倫哲、北特科技和瑞和股份的靜態市盈率都高于6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