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在近期宣布下調今年的年度銷售目標,但具體是多少還有待最后確認。”6月8日,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銷售本部副本部長吳周濤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候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韓系車在中國進入發展低谷,市場一再受挫。至今年5月,作為韓系車代表的北京現代,市場已經出現了大幅度收縮。“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吳周濤說。
韓國媒體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現代在中國的銷量為3.51萬輛,下降65%,考慮到進口車少得可憐的數據,這基本可以等同于北京現代的銷售數據——后者還沒有公布最新的銷售數據。韓國現代的發言人表示,公司官方銷售數據將在6月20日公布。不管最后的數據是如何的,北京現代所面臨的嚴峻現實是客觀存在的。
“目前面臨的市場格局、行業變化以及競爭格局相對來說是比較困難。”北京現代副總經理權赫東表示。在北京現代看來,這種原因是多方面的:1、自主品牌的崛起;2、中韓兩國之間因為薩德事件而出現的國際關系變化;3、汽車行業今年整體形勢變淡,去年因購置稅到期而提前消耗了今年市場需求;4、北京現代內部效率和產品結構需要進行升級和調整。
在經過大半年的調整之后,北京現代正在逐步恢復元氣。“終端在4月份達到了接近5萬輛,5月份已經是6萬輛,應該說我們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吳周濤表示,而今年前四個月來看,這種形式也已經逐步出現苗頭了。“1—4月份的批發數量與去年相比大概有3.8%的增長。但終端銷售情況,1—4月份實際上增長了12.5%。”吳周濤表示。
使北京現代對自己走出困境的另一個信心是,其在過去建立起來的百萬輛體系已經頗為成熟。2008年,北京現代也曾經遇到過發展挑戰,當時市場嚴峻程度并不亞于今年,但是通過對產品戰略的調整,北京現代很快就走出了困境。畢竟現代高層相信,連續多年穩定一百萬輛以上的銷售,使得北京現代具備足夠的抗壓能力去應對現在出現的各種挑戰。
北京現代正計劃在四五六線城市進行深入市場開發,在這些區域市場,自主品牌還占據著較大的市場份額,北京現代最大的對手是日系車,后者從2014年開始的市場恢復中,搶奪了韓系車的客戶。而作為抗擊的手段,北京現代正計劃放開零部件采購——按照現代起亞集團的發展模式,其在之前一般是采用體系內企業供給零部件,很少采用外部企業。
“現在中國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隨著國際汽車技術和行業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配套采購方面也要越來越市場化、國際化、開放化,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北京現代無論在中國也好在全球化也好,盡可能去產生一些更多的有競爭力的配套產品,多元化的產品體系,北京現代未來沿著這樣的一個方向走下去,讓產品更有競爭力。”吳周濤表示。
另外,在產品安排上,北京現代計劃推出更多的SUV產品。“未來產品在開發的方向上,要向大型化高端化的方向去發展,把這個方向做好,未來北京現代會有更多的SUV產品與大家見面。”吳周濤表示。到2018年,北京會有接近4款SUV,包括新一代ix35,12萬左右的經濟性的SUV,未來還會有個性化的SUV,這些產品都在都在規劃。
但是,對于北京現代來說,有一些問題依然不可忽視。第一是整體市場的增速放緩。北京現代在2017年初的時候預測今年整體的增長率5%,但是實際上上半年整體的增長率是3%點多,其預計下半年增長速度會稍微高一些,但也并不會很樂觀。另外,北京現代預判中國市場是一個與全球市場完全不一樣的市場,然而在一些品牌眼中,中國市場有其特殊性,但并沒有特別不一樣。
“未來是一個客戶致勝的時代,未來的競爭將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思維來競爭,將會出現越來越多個性化的產品。面對這樣的情況,北京現代將圍繞“以客戶為中心”,在產品、技術、服務上推出了一整套新的策略。”吳周濤說。這些策略將在后續晚些時候公布。但北京現代不得不加快產品更新迭代,以應對中國市場競爭的強化。這個處于競爭夾心層的品牌,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發展之道。
經濟觀察報 汽車部主編
曾任職國際金融報汽車專刊,長期關注汽車(汽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后市場等上下游)產業領域,擅長于深度分析報道、調查報道、以及行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