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中國神華與國電電力雙雙停牌,齊發公告稱集團擬籌劃重大事項。在2017年國企改革大背景下,市場人士認為,此番停牌或與央企兼并重組有關。從去年4季度開始,市場對于混改的預期開始逐漸從冰點修復,大家對于包括中國聯通在內的“6+1”試點名單抱以厚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很多投資者開始失去耐心。不過當前,央企混改有望重新站上風口。
央企重組預期升溫
根據中國神華6月4日發布的公告,公司6月2日接到控股股東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知,獲悉其“擬籌劃涉及本公司的重大事項”,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為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經申請,公司A股股票自5日起停牌。同日,國電電力發布公告稱,公司6月2日接到公司控股股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通知,獲悉其“擬籌劃涉及本公司的重大事項”,公司股票同樣自6月5日起停牌。
神華和國電兩家公司在煤電行業內舉足輕重,且一直是電力央企合并重組相關市場傳聞的主角。安信策略分析師彭瑋駿表示,2017年央企合并是繼續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環,而火電行業環境目前較差、下游需求端受經濟下行拖累、上游煤價因去年供給側改革大漲推升了發電成本。大唐電力的虧損就是典型縮影。此次國電和神華齊停牌,大概率是要進行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緩解火電企業困境。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指出,2017年是國改大年,央企兼并重組也穩步推進,在2015年、2016年分別完成了6對12戶、5對10戶中央企業重組的基礎上,2017年中核和中核建籌劃重組,中國輕工集團將整體并入保利集團,待重組完成后,中央企業戶數將調整至100戶。
政策層面暖風頻吹,釋放了央企重組信號。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強調,在鋼鐵、煤炭、重型裝備、火電等方面,“不重組肯定是不行的”。6月2日國資委新聞通氣會上,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表示,下一步將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制造、鋼鐵等領域重組。5月底發改委表示第三批混改試點將擴圍至地方國企,根據3月發改委會議要求,混改試點6月底前推出。
投資布局窗口逐步打開
年中的時點對于國企改革主題來說非常重要。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指出,國資委去年底明確表態,2017年上半年準備召開央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工作會議,時間已經臨近,是值得期待的政策風口。而且,隨著自上而下加速混改意圖不斷被確認,企業層面從紙上談兵倒具體方案落地,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市場對混改的實質性預期。今年3月以來央企混改方案落地的速度明顯加快。從政策支持階段過渡到企業執行階段,有望大幅度改善市場預期。
徐彪認為,對于國企改革這個主題而言,除非是找到預期差很大的板塊,否則很難以長期持有的方式賺到錢。在此,徐彪認為建筑類央企重組的預期差最大,值得重點把握。他表示,在目前建筑行業景氣度下行,且建筑國企估值較低的情況下,國企改革已經逐漸進入難得的黃金窗口期:第一,短中期內建筑央企盈利性向好,但在未來結構性利好因素逐漸削弱的情況下,推進國企改革將有助于建筑央企盈利性維持在良好狀態。第二,目前部分建筑國企PB值在盈利增長的情況下提升至1倍以上,而以往其PB值曾小于1倍,因此目前的估值水平給國改推進提供了寶貴的窗口期。隨后部分建筑央企的國企改革進展非常值得期待。從投資的角度,由于目前各種社會資源正在大量向建筑央企集聚。作為承接PPP和一帶一路所推動基建項目的主力,建筑央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嫁接其他投資機構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通道作用”。
王德倫認為,去產能是主基調,建議關注煤炭、煤電、鋼鐵以及船舶行業。煤炭行業是去產能大戶,有望繼續超預期進行,關注中煤能源、新集能源;煤電行業是首次入圍去產能重點行業,煤電聯營頗具看點;鋼鐵行業是央企牽頭,地方企業參與;船舶行業方面,去產能大背景下南北船合并預期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