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化名)是某上市券商長春證券營業部的營銷總監,年近不惑之年的他已經在證券行業打拼了十幾個年頭。這些年來,依靠李武的努力和客戶的認可,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在業內也頗有名氣。
日前,在與包括證券時報記者在內的一眾朋友聊天時,李武不時感慨說:“現在的業務越來越難做。”
據李武介紹,由于行情欠佳,市場缺乏明顯的賺錢效應,因此新增客戶的難度越來越大。另外,不斷有新的券商營業部進入長春市,令市場愈發趨于飽和。“長春市在2016年新增6戶券商營業部,使得券商營業部的總量達到66家,聽說今年還會有券商在長春市開設新的證券營業部。”李武說,新進入長春的券商營業部都虎視眈眈地盯著原有券商的存量客戶,所以現在不要說開發新客戶,能保證原有客戶不出現流失都非常困難。
發出同樣感慨的不止李武一人。老于工作在廣州,是一家全國知名券商的廣州某營業部的負責人。他也向記者感嘆業務難做,客戶的留存率逐年走低。然而,老于同時也認為,增加營業網點的數量十分必要:“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大多數人還是習慣于到券商實打實的門店辦業務,單純靠打電話的方式,很難開展業務。所以,營業網點的增加也就很必要了,尤其是對于那些偏遠地區的高凈值客戶。”對于業務,老于也有自己的思考:“未來券商營業網點開展投行類業務可能會是必須要走的路。但是就如同經紀業務一樣,大家在投行業務方面也面臨同質化競爭的問題。競爭對手不斷增加,業務同質化現象并未改觀,這些都令從業人員感到工作壓力非常大。”
王女士在一家地方券商的營業部工作。她對于業績的擔憂,不像老于那樣大。在與記者談起員工人數變化情況時,她說:“我們分公司招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現有員工的年齡結構出現斷層。老一批員工都是70后,而新進的員工普遍都是90后,80后這一階段的員工非常少。一旦這批70后到了退休年齡,公司業務或許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補充了一批80后員工。”此外,王女士也提到了券商營業部從事投行業務的情況,“一些小的投行類業務,如新三板業務等,對于總部的投行部門的人員來說吸引力不大,我們營業部現在也開始做這類業務。所以我們招人,也會針對性地找投行業務相關的人員,譬如會計、法律等,進來直接從事投行業務。”王女士介紹說。
據記者了解,雖然之前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證券行業內一度對互聯網證券寄予厚望,更有人認為繼續大量設立證券營業部已經沒有必要。然而,從2016年的實際情況來看卻并非如此,各家券商依然在加速進行跑馬圈地。2016年,上市券商已經公告獲批設立的證券營業部即超過700家,如果加上未上市券商新獲批設立的證券營業部,2016年全年新獲批設立的證券營業部數量超過1100家。
新增加的逾1100家證券營業部當中,就包括李武所在的長春市新開設的6家證券營業部,但是李武所在的東北地區并非是券商營業部設點的主要區域。據悉,更多的券商則是將新開設的證券營業部的地點選擇在經濟發達地區或是一線城市,新增證券營業部必然會帶來相關券商員工數量的變化,同時也意味著該地區券商營業部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證券時報數據中心數據顯示,28家上市券商當中,有22家券商的員工數量在2016年有所增加,其中員工數量同比增加較多的券商,均是在2016年獲批新設營業部數量較多的券商。例如,國泰君安的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共新設69家證券營業部。在證券營業部數量增加的同時,國泰君安的員工數量也從2015年的12364人增加至2016年的14573人;2016年3月18日和4月27日,興業證券先后公告稱新獲批設立9家證券營業部和84家分支機構(5家分公司、79家營業部),分支機構大量增加的同時,公司的員工數量迅速地由4484人增加至5635人。除了國泰君安和興業證券之外,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中國銀河、安信證券等公司的身上。
眾所周知,券商的經營業績與證券市場表現存在較強的相關性,而證券市場受到宏觀經濟表現、宏觀經濟政策、市場發展程度、國際經濟形勢和境外金融市場波動以及投資者行為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也導致了券商的經營業績存在較為明顯的周期性、波動性特征和不確定性。2016年,A股市場所演繹的并非是牛市行情,但是相關券商卻勇于跑馬圈地,這似乎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
在國內各家券商大力發展機構投資、企業融資、資產管理等業務的背景下,相關券商的本輪擴張究竟是利是弊,有待接受市場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