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跨地區環保機構試點方案》。《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進入5月份,包括上述方案在內,《“十三五”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的通知》、《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關于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循環發展引領行動》、《“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等八大環保產業相關政策、方案月內陸續密集出臺,顯示出我國對環保產業發展的日益重視。
中泰證券表示:環保部日前先后印發《“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及《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生態環保是服務、支撐、保障“一帶一路”建設可持續推進的重要環節,《指導意見》和《規劃》對落實生態環保服務項目具有重要意義。在綠色“一帶一路”影響下,環境治理空間將加速釋放,治理空間的擴大疊加PPP項目的推廣,環保行業將繼續維持高景氣度,推薦盈峰環境、碧水源;煤改氣推薦迪森股份,富春環保;此外,“一帶一路”將加速環保企業走出去,推薦海外整合不斷的天翔環境。
近日,主營OLED顯示材料的美國科技明星公司Universal Display(以下簡稱UDC)公布了靚麗的一季度業績:實現營收5560萬美元,凈利潤1040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87%和447%。此外,三星旗下顯示面板制造商Samsung Display宣布,將在2017年“SID顯示屏大會”上展示全球首款可伸縮的OLED屏幕。
對此,申萬宏源表示,UDC業績好于預期從側面印證OLED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同時根據產業鏈調研反饋,萬潤股份、濮陽惠成等國內OLED材料供應商一季度出貨情況也明顯好轉,規模化應用處在爆發前夜。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明確拓展多層次多樣化服務,包括鼓勵發展全科醫療服務、加快發展專業化服務、全面發展中醫藥服務、有序發展前沿醫療服務、積極發展個性化就醫服務等等。此外,該《意見》還提出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促進投資與合作。
數據顯示,在北斗導航概念板塊34家公司中,15家發布了2017年中報業績預告,其中13家預增或續盈,1家略減,1家不確定,預喜比例達87%。北斗產業鏈上市公司進入盈利快速增長期。業績預增超過100%的公司有4家,分別為合眾思壯、林州重機、日海通訊和北斗星通。安信證券分析師認為,從行業趨勢看,北斗高精度應用過去兩年培育出龐大的“亞米級”新興市場,成長空間廣闊。在測量測繪、精準農業等傳統下游應用行業持續增長的基礎上,航海測向、交通、駕考、機械控制、機器人、星基增強系統等下游應用的崛起,將構成北斗產業公司未來增長的重要基礎。北斗產業公司一季報和半年報業績預告的靚麗數據,驗證了業務快速發展的成長邏輯。
截至5月24日,在A股114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中,41家已公布中期業績預告,近九成公司業績預喜。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認為,有色金屬迎來產量增長、價格上漲、效益增加的向好態勢,二季度有望延續一季度的運行格局。2017年,有色金屬工業將呈現前高后低的態勢,企業經濟效益持續回升的基礎仍不穩固。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有色金屬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89.94億元,同比增長161.02%。從子板塊看,稀有金屬合計凈利潤同比增長6858.77%,居板塊之首;工業金屬凈利潤同比增長250.59%。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及其他行業領域開展試點,積極推進,目前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發改委和國資委共同落實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示范任務。2016年以來,已開展兩批試點。目前,第一批9家試點的方案已基本批復,正在指導試點企業有序實施,有望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和突破;第二批10家試點企業名單已經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審議確定,其中9家企業已正式上報試點方案,擬近期批復實施,預計年內將取得階段性進展;第三批試點的遴選工作已經著手啟動。
近日,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下稱《通知》),對理財型產品進行了限制性規定,鼓勵發展長期保障產品。業內人士認為,過去幾年,互聯網人身險份額快速提升與理財險的貢獻密不可分。如今,轉型是必然。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健康險將迎來發展良機。數據顯示,2016年,互聯網健康保險規模保費為31.8億元,在人身保險總保費規模中的占比為1.8%。盡管占比較小,但其同比增幅高達209.9%,并且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互聯網健康險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成為互聯網保險“藍海”。
正能量正在迅速擴散。繼23日晚間有近20家上市公司發布增持公告后,24日晚又有約30家上市披露了實控人、控股股東、高管人員等的增持公告。記者梳理發現,由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或大股東等及其一致行動人進行增持的占絕大多數。東方銀星披露稱,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同時為提升投資者信心、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大股東中庚集團于23日、24日累計增持公司股份128.9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07%,增持金額為3438.48萬元。
此外,云天化、蘭石重裝、復星醫藥、駱駝股份、渤海金控、陜西黑貓、福達股份、張家界、真視通、洪濤股份、中兵紅箭、林州重機、通鼎互聯、欣龍控股、新萊應材、保稅科技、新華文軒、華勝天成等多家上市公司,均披露了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或大股東等及其一致行動人的增持動向,以及后續增持方案等。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藍鯨一號”鉆井平臺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這也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同時,國土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還預計,2030年以前,我國將使可燃冰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
對于本次可燃冰的成功試采帶來的投資機會,包括安信證券、中金公司、民生證券、東方證券、中泰證券、招商證券等在內的10家券商發布了20份研報表示看好可燃冰產業鏈未來的發展機會。其中,中金公司表示,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也是儲量巨大的高效清潔能源,被認為是未來全球發展的能源戰略制高點。考慮到技術成熟度和經濟成本,可燃冰商業化開采還需時日,但預計2030年商業化生產可以實現。目前,我國可燃冰試采成功,海工裝備和天然氣裝備等兩大領域將直接受益。建議關注:中集集團、厚普股份、富瑞特裝等標的。(原標題:環保產業政策密集出臺 OLED板塊崛起)